您當前所在的位置:首頁 > 產品新聞  

大棚土壤發紅是怎么回事?

來源:環保設備     添加時間:2022-09-06 11:24:51

大棚室內土壤表層變紅色,主要是大棚蔬菜施肥過多,肥料殘留物聚積,造成土壤鹽漬化,使硫化物,硫酸鹽,有機鹽,無機鹽殘留于耕層土壤內,造成大棚土壤板結,鹽漬化。因而,土壤表層就會出現一層紫紅色物質。

產生的原因:當大棚室內,施肥量大大超過蔬菜的吸收量,有些不能被植物利用吸收的就成為副產品殘留并積聚于土壤內。由于棚內溫度較高,蒸發量大,水分蒸發時又把鹽分,留在了棚內土壤表面。再加上大棚通常處于密閉狀態,鹽分得不到雨水的沖刷和淋洗,因而不斷殘留在土壤耕層內,造成蔬菜大棚土壤鹽漬,在土壤干旱時,土表還會生成一層白色物質,這就是大棚土壤發生了鹽漬化的根本原因。

造成的危害:鹽漬化可致使蔬菜因吸水困難造成生理干旱,代謝紊亂,表現為種子播種后出苗緩慢,出苗率低,就是出苗了也會逐漸死亡;植株矮小生長停滯,根系生長受抑制,根尖及新根呈褐色,嚴重時整個根系發黑腐爛,失去活力,葉片卷曲、缺綠,葉尖枯黃卷縮,受害嚴重時莖葉枯死。

改善措施:

(1)進行糧菜輪作,有條件的地方可進行大棚蔬菜與水稻的輪作;夏季尤其是梅雨季節撤去大棚頂膜,讓天然雨水進行沖淋洗鹽。

(2)進行平衡配方施肥,避免過量施肥;增施有機肥,雞糞豬糞,秸桿還田,少施化肥;盡量少施鹽量高的有機肥和含氯的化肥。

(3)鏟除大棚土壤表層2~3厘米的土壤,換上肥沃的田土,改土除鹽;改善土壤結構,活化土壤,這樣既有利于大棚蔬菜側根的伸展,增強蔬菜根系吸收養分和水分的能力,

又可提高大棚土壤的有機質含量。

大棚土壤如何消毒殺菌?

土壤消毒是殺滅土壤病原菌和地下害蟲常用的方法,可較好地防治土傳病害和地下害蟲。

土壤消毒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

(1)高溫悶棚法

利用太陽的能量烤棚是一種很好的土壤消毒方法。夏季高溫季節,設施栽培換茬之際,將溫室大棚密閉,在土壤表面撒上碎稻草(每667平方米用量700~1000千克)和生石灰(每667平方米用量500千克),深翻土壤30厘米,使稻草、石灰、土壤均勻混合,然后起大壟灌大水。并保持水層,蓋嚴棚膜,密閉大棚15~20天。石灰遇水放熱,促使稻草腐爛也放熱,再加上夏季天氣炎熱和大棚保溫。白天棚內地溫可達55~60℃,25厘米深土層全天溫度都在50℃左右,半月左右即可起到消毒土壤和除鹽的作用。單獨利用灌水悶棚或者生石灰悶棚也可以,但效果比這種方法差一些。

(2)土壤施用生物菌有機肥法

每667平方米細致噴灑生物菌(保得土壤生物菌接種劑、或奇多念、或生物多效奇、或酵素菌等)500~1000克(注意!噴灑之后1周內不能噴灑殺菌劑),或土壤施用生物菌發酵的有機肥。通過以上方法施入土壤中的大量有益菌類,可抑制和殺滅土壤中的各種有害微生物,預防土傳病害發生。

(3)福爾馬林消毒法

土壤耕翻后,每平方米土地用50毫升福爾馬林,兌水10~12千克,或每平方米噴灑100倍的福爾馬林液0.15千克,然后用塑料薄膜蓋嚴。7~10天后揭膜,并翻土1~2次,使藥液揮發,3~5天即可栽培作物。

(4)藥土消毒法

每平方米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2克,或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克、或40%五氯硝基苯8克,兌水2~3千克,摻細土5~6千克,播種時做下墊土和上蓋土,可有效防治多種真菌性病害。

(5)噴淋或澆灌法

將96%惡霉靈3000倍藥液用噴霧器噴淋于土壤表層,或直接灌溉到土壤中,使藥液滲入土壤深層,殺死土中病菌,防治苗期病害,效果顯著。

(6)蒸汽熱消毒

用蒸汽鍋爐加熱,通過導管把蒸汽熱能送到土壤中,使土壤溫度升高,殺死病原菌,以達到防治土傳病害的目的。這種消毒方法要求設備比較復雜,只適合經濟價值較高的作物,并在苗床上小面積施用。

此外,對于小面積的地塊或苗床,也可以將配制好的培養土放在清潔的混凝土地面上、木板上或鐵皮上,薄薄平攤,暴曬10~15天,既可殺死大量病原菌和地下害蟲,也有很好的消毒效果。

 


環保設備 備案號: 滇ICP備2021006107號-303 版權所有:蓁成科技(云南)有限公司     網站地圖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不作為商用,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

怀孕巨大肚子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