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所在的位置:首頁 > 環保分類 > 廢氣  

做建筑工地污水處理站的工程,一般程序是什么?

來源:環保設備     添加時間:2022-12-08 05:02:27

做建筑工地污水處理站的工程,一般程序是什么?

一般污水處理站工程的甲方都是政府部門吧,一般程序是項目可行性研究,報批獲得規劃許可和用地許可,招標:可以是設計、勘察、施工總包,也可以分別招標,然后就開始施工了。作為施工方當然是根據圖紙按照施工順序來啊。

小區污水處理的常用污水處理工藝

住宅小區,其排水系統通常不在城市市政管網覆蓋范圍之內。根據環保要求而設置獨立的污水處理設施,這就是我們所指的小區污水處理。

一、小區污水特點

小區污水不同于城市污水(常包括部分工業污水),屬于生活污水范疇。其水質水量特征可概括為:水質水量變化較大,污染物濃度偏低,即比城市污水低,污水可生化性好,處理難度小。

居民小區污水主要來自衛生間糞便沖洗水、淋浴水、廚房廢水以及日常清洗廢水。它是渾濁、深色、具有惡臭的液體,微呈堿性,一般不含毒物,所含固體物質約占總重量的0.1%~0.2%,有機物大致占60%左右,而在其全部懸浮物質中有機成分幾乎 占總量的3/4以上。居民小區污水中的有機雜質主要是纖維素、油脂、肥皂和 蛋白質及其分解產物;而無機雜質以泥砂、礦屑及其溶解鹽類居多,所以極適 宜于各種微生物的繁殖,含有大量的細菌(包括病原菌)和寄生蟲卵。

二、小區污水常用方法選擇思路

小區污水處理工藝因污水排入的水體功能不同而異,常用處理方法有:化糞池、一級處理(初次沉淀池)、生物二級處理及二級處理后再經過濾消毒回用等。

由于小區污水處理水量較小,管理水平不高,所以,在工藝設計時盡可能選用無污泥或少污泥的處理工藝,以防止因污泥處理不善造成二次污染。

目前,較為常用的處理工藝有:①污水→調節池→初次沉淀池→ 生物接觸氧化 池→二沉池→出水, 生物接觸氧化 是應用最廣泛的方法,

主要優點是停留時間短、易掛膜,尤其適合設備化,埋地建設倍受環保公司及用戶青睞,但由于維修管理及設備防腐等方面的問題,近年來應用受到限制。

但如果建成地下鋼筋混凝土形式,設置人員通道以便維修,此種地下建設方式在小區水處理中具有較大市場,但這種方式一般處理規模較小,每天排放污水量小于幾百噸的小區較為理想。

對上千噸的小區污水處理,推薦采用地面建設方式,生物處理部分可采用接觸氧化,也可采用SBR或其改進型CASS工藝, 曝氣 方式建議采用低噪音的風機或水下 曝氣 機。②污水→調節池→混凝沉淀→過濾→出水,對處理程度要求不高,且水量較小時,可采用此工藝,具有占地面積小,異味小,管理簡單等優點。

另外,在好氧生物處理之前加上酸化水解,有利于降低能耗,提高系統的總去除率。生活小區通常有較大的綠地面積,如果把污水處理后回用于澆灌綠地、道路、沖洗汽車,應在上述處理出水后加上消毒或其它補充措施。

三、小區污水處理廠設計原則

1. 處理出水要求和處理程度

一般來說,不同小區對出水的要求差異較大。應根據我國《地面環境質量標準》(GB3838—88)和《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96)的有關規定和當地環保部門的要求確定處理程度,以確保出水水質。如果出水采用土地處理法處理,則按土地處理法的要求計算;

2. 污水處理設施的設計和建設必須結合小區的整體規劃和建筑特點,即外觀設計上要與小區建筑環境相協調,以求美觀;

3. 在污水處理工藝上力求簡單實用,以方便管理;

4. 在高程布置上應盡量采用立體布局,充分利用地下空間。平面布置上要緊湊,以節省用地;

5. 污水處理廠位置應盡可能位于小區下風向,與其它建筑物有一定的距離,以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6. 設備化,定型化,模塊化,施工安裝方便,運行簡易,設備性能穩定,

適合分期建設;

7.處理程度高,污泥產量少,并盡可能采用節能處理技術;

8.處理構筑物對水力負荷和有機物負荷的適應范圍較大,使系統有較好的經受沖擊負荷的能力。

9.小區內的人口是逐漸增加的。因此,小區污水處理廠應按可預期的發展規劃作為流量設計的基礎。根據我國情況,可考慮采用20年的設計周期。

四、小區污水處理流程和常用處理工藝

根據小區廢水處理的原則,應選擇處理效果穩定、產泥少、節能的處理方法。小區系統中的各類建筑物一般均建有化糞池,所以,化糞池應與污水處理方法相結合。

幾種常用的處理工藝:

(1)污水→格柵→調節池→提升泵→接觸氧化池→沉淀池→出水

(2)污水→格柵→調節池→提升泵→ 曝氣 池→沉淀池→出水

污泥回流

(3)污水→格柵→調節池→提升泵→SBR池或CASS→出水

加藥

(4)污水→格柵→調節池→提升泵→混凝沉淀→過濾→出水(物化方法)

回用工藝流程:生物處理出水再經混凝過濾和消毒

在流程開始時一般要考慮設置均化池,這是因為小區在水質和水量上的變化都比城市污水處理廠大。均化池一般設在格柵以后。物化和生化處理是去除污染物的核心部分。

五、采用地上式還是地埋式污水組合設備

組合式處理廠以裝配好的或易于組裝的標準定型設備部件出售。在國內埋地設備曾風靡一時,主要優點是施工快,不占地面綠地,很多設計單位和用戶非常歡迎,設計人員選設備很簡單,而要設計污水處理廠工作量較大,所以,非常喜歡用設備化產品。環保公司制造設備利潤豐厚,而土建工程利潤較低,因此,企業大做廣告和公關。但是實際應用表明,確實存在不少問題,對設備的維修管理困難,對運行情況考核不便,單機處理水量有限,使用壽命等均有待時間驗證,因此,對埋地設備一直爭議很大,現在,埋地設備熱已經降溫。建于地下的可檢修、便于操作(有人員操作空間)污水處理設計方式應于推薦。上千噸的污水處理廠建議采用地上式。在水量不大,場地十分緊張時仍可考慮用埋地設備。埋地設備的確工藝流程一般均采用兩段接觸氧化和沉淀工藝,水力停留時間一般為2小時,污水進入設備前,先進行水量調節和提升。

六、SBR、CASS和3D-RBC處理工藝的原理及參數選擇

(一)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

SBR的核心是SBR反應池,該池集均化、初沉、生物降解、二沉等功能于一體。典型SBR工藝的一個完整運行周期由五個階段組成,即進水階段、反應階段、沉淀階段、排水7a64e4b893e5b19e階段和閑置階段。從第一次進水到第二次進水稱為一個工作周期。

從目前的污水好氧生物處理的研究、應用及發展趨勢來看,SBR稱得上簡易、快速、低耗的污水處理工藝。與連續式活性污泥法比較,SBR法具有以下特點:①SBR裝置結構簡單,運轉靈活,操作管理方便。②投資省,運行費用低。Ketchum等人的統計結果表明:采用SBR法處理小城鎮污水,要比用普通活性污泥法節省基建投資30%。③可抑制絲狀菌生長繁殖,不易發生污泥膨脹,污泥指數SVI較低,有利于活性污泥的沉淀和濃縮。④SBR處于好氧/厭氧的交替運行過程中,能夠在去除碳物質的同時實現脫氮除磷。⑤SBR處理工藝系統布置緊湊、節省占地。⑥運行穩定性好,能承受較大的水質水量沖擊。⑦各項運行控制參數都能通過計算機加以控制,易于實現系統優化運行。

(二)周期循環 曝氣 活性污泥法(CASS工藝)

CASS(Cyclic Activated Sludge System )工藝是近年來國際公認的處理生活污水及工業廢水的先進工藝。該工藝是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的基礎上,反應池沿長度方向設計為兩部分,前部為生物選擇區也稱預反應區,后部為主反應區,在主反應區后部安裝了可升降的自動撇水裝置, 曝氣 、沉淀、排水等過程在同一池子內周期循環運行,省去了常規活性污泥法的二沉池和污泥回流系統。

(三)立體結構生物轉盤(3D-RBC)

3D-RBC(3d-rotating biological contactor)工藝是在SBR與CASS基礎上改進的工藝,1954年最早在聯邦德國興起的生物轉盤污水處理廠的基礎上發展而來,該工藝設計改進了SBR與CASS效率、占地面積、操作維護等問題,在國際上廣泛應用于各種生活污水的處理案例上,是目前小區、農村等分散式污水的常用工藝和處理方法。

信息來自于:

 


環保設備 備案號: 滇ICP備2021006107號-303 版權所有:蓁成科技(云南)有限公司     網站地圖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不作為商用,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

怀孕巨大肚子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