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所在的位置:首頁 > 行業動態  

水資源規劃有哪些類型,建設各類型規劃的任務和內容

來源:環保設備     添加時間:2021-12-23 03:49:00

水資源規劃的類型:線性規劃、動態規劃、非線性規劃與多目標規劃

建設各類型規劃的任務和內容:1.水資源:是指能被利用或可能被利用的,有一定數量和質量,能滿足某一地區某種需求的水源。他的特點是,1,流動性2,多用途性 3,公用型4,水續性5,利與害的雙重性
2.討論防洪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防洪工程措施有通過修建大壩、堤防、水電站、水閘等水利工程設施,除水害興水利
非工程措施:通過經濟、行政、法制、調度管理、保險等措施,除水害興水利
3.水利事業:除水害興水利:包括防洪、治澇、水力發電、灌溉、航運、木材浮運、給水、漁業和水利環境保護等
4.水資源的綜合利用:將同一河流或同一地區的水資源,同時滿足幾個水利部門的需要,并且將除水害與興水利結合起來統籌解決。這種開發水資源的方式,稱為水資源的綜合利用。
5.水資源綜合利用失敗的例子:黃河上游某水電站在規劃設計階段對泥沙問題考慮不足,導致庫區淤積現象嚴重,發電設備磨損情況較為嚴重等
6.水資源利用所產生的生態環境問題:如修建水庫后太高了水位造成淹沒損失,引起地下水位上升,破壞了原有的水循環;影響了洄游性魚類的繁殖;下游河道的形態發生了變化等
7.從水資源利用的角度不同,可分為1.水量方面消耗水量2.水能方面利用其勢能和動能發電3.水域方面不消耗水量
8.水資源評價的定義:
①水資源評價是指對水的來源、數量范圍、可依賴程度及水的質量等方面的確定。這種評價不限于對已列入水文整編目錄中的可供水資源量,還根據社會經濟和環境的考慮對水的各方面進行評價。
②水資源評價是對某一地區或流域水資源的數量、質量、時空分布特征、開發利用條件、開發利用現狀和供需發展趨勢作出的分析估價。它是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管理水資源的基礎工作,為水利規劃提供依據。
水資源評價的主要任務:
科學分析水資源的特點,對水資源的數量和質量進行評價,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水資源,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
9.水資源評價的內容:(一)水資源評價的背景與基礎(二)水資源數量評價(三)水資源質量評價(四)水資源開發利用及其影響評價(五)水資源綜合評價
10.水資源評價分區原則:
1.按流域水系劃分;
2.同一區內自然條件及社會經濟情況基本相同;
3.反映水資源供需緊缺矛盾;
4.保持行政區劃的完整;
5.合理確定分區的大小和分區的級數;
6.各種級別的水資源評價分區原則上應統一。
11.徑流的動態變化要取決于:年降水的多年變化、徑流補給類型及流域內地貌、地質等條件。
徑流的年際變化有豐枯交替的特點,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連續豐枯的情況。
12.地下水資源的特點:
(1)主要靠降雨降水補給,開采和補給共存
(2)與地表水聯系密切、相互轉化,組成統一的供水系統
(3)具有調節作用
(4)補給取決于降雨和開采利用情況
(5)便于開采利用。
13.二)地下水均衡 GW補-GW耗=跌而他 GW
14.地下水資源評價分為局部(集中開采)、地區和區域的評價。
地下水資源的評價方法1.四大儲量法2.數理統計法3.數學物理方法4.水文概念模型法5.水均衡法
15.潛水蒸發是在大氣蒸發作用下,因地表蒸發和作物吸水而引起的潛水消耗。潛水蒸發由液態水分在非飽和土壤中向上運移和水汽從土面及作物冠層向大氣散發兩個過程組成。
潛水蒸發量影響因素:大氣蒸發能力、地下水位埋深、土壤質地及植被覆蓋狀況等
16.水資源承載能力指的是在一定流域或區域內,其自身的水資源能夠持續支撐經濟社會發展規模,并維系良好的生態系統的能力。
17.我國21世紀水資源開發利用的總體戰略,必須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支持我國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從以下八個方面實行戰略性的轉變:
(一)人與洪水協調共處的防洪減災戰略
(二)以建設節水高效的現代灌溉農業和現代旱地農業為目標的農業用水戰略
(三)節流優先、治污為本、多渠道開源的城市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戰略
(四)以源頭控制為主的綜合防污減災戰略
(五)保證生態環境用水的水資源配置戰略
(六)以需水管理為基礎的水資源供需平衡戰略
(七)解決北方水資源短缺的南水北調戰略措施
(八)與生態環境建設相協調的西部地區水資源開發利用戰略
18.水資源綜合規劃的目標:
為我國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和管理提供規劃基礎,要在進一步查清我國水資源及其開發利用現狀、分析和評價水資源承載能力的基礎上,根據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對水資源的要求,提出水資源合理開發、優化配置、高效利用、有效保護和綜合治理的總體布局及實施方案,促進我國人口、資源、環境和經濟的協調發展,以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支持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19.水資源規劃的步驟
(1)問題剖析階段(2)規劃或管理模型制定階段(3)方案篩選與優化階段(4)影響評價階段(5)規劃方案評價階段6)工程實施階段
(7)運行、反饋與調整階段
20.水資源供需平衡分析:在一定的行政、經濟區或流域范圍內不同時期的可供水量和需水量的供求關系分
。。水資源供需平衡分析的目的:
(1)弄清水資源總量的供需狀況;
(2)了解水資源余缺的時空分布;
(3)進行開源節流的總體規劃,明確水資源綜合開發利用保護的主要目標和方向。
水資源供需平衡分析的原則
(1)近期和遠期相結合
(2)流域和區域相結合
(3)綜合利用和保護相結合
水資源供需平衡分析的方法
(1)常規方法和系統分析法;
(2)典型年法和系列法;
(3)確定性資料分析法和隨機分析法。

22.根據用水過程確定水庫興利庫容
計算思路:由水量平衡確定枯水期總的不足水量,計算興利庫容。
①長系列法:逐年計算所需的興利庫容,然后按由小到大順序排列,計算繪制興利庫容頻率曲線,再根據設計保證率在該頻率曲線上定出要求的興利庫容。
②代表期法:以設計代表期的徑流代替長系列徑流進行調節。
23.洪水:暴雨、急驟冰雪溶化、風暴潮和水庫潰壩等自然或自然人為因素引起的江河湖泊水量增加、水位上漲或海水侵襲淹沒部分陸地的現象
洪水分類:暴雨洪水、風暴潮、融冰融雪型洪水和冰凌型洪水等類型。
分洪是在過水能力不足的河段上游適當地點修建分洪閘,開挖分洪水道(又稱減河),將超過本河段安全泄量的那部分洪水引走。
泄洪是利用水庫、湖泊、洼地等,暫時滯留一部分洪水,以削減洪峰量。待洪峰一過,再騰空滯洪容積迎接下次洪峰。
蓄洪則是蓄留一部分或全部洪水水量,待枯水期供給興利部門使用
24。防洪規劃:為防治某一流域、河段或者區域的洪水災害而制定的總體安排,包括規劃的目標、原則、防洪工程措施、防洪非工程措施規劃等內容。
防洪規劃類型:流域防洪規劃、河段防洪規劃和區域防洪規劃。
防洪規劃的目標:是根據河流的洪水特性、歷史洪水災害,規劃范圍內國民經濟有關部門和社會各方面對防洪的要求,以及國家或地區經濟、技術等條件,考慮需要與可能,研究制定保護對象在規劃水平年應達到的防洪標準和減少洪水災害損失的能力,包括盡可能地防止毀滅性災害的應急措施。
防洪規劃的制定應處理好以下關系:
(1)局部與整體。(2)近期與遠景。(3)工程措施與非工程措施。(4)防洪與治澇。(5)防洪與水資源綜合利用。
規劃的主要內容:
(1)調查研究。(2)確定防洪標準。(3)選擇防洪體系。(4)環境影響和防洪效益評價。(5)編制規劃報告
25.四、防洪減災的調度運行
防洪調度:運用已有防洪工程設施和防洪非工程措施,根據國家的有關法規政策、流域防洪規劃和洪水調度方案,力爭最有效地發揮防洪系統的作用,實時安排和處理超額洪水,盡可能減輕洪水災害。
防洪調度方案內容:原則要求、基礎資料、防御方案、實施措施等內容。
防洪調度方案的編制原則:
(1)確保防洪工程自身安全。 (2)正確處理防洪與興利的矛盾。(3)正確處理一般與重點、局部與全局的關系。(4)應密切結合防洪工程現狀和當地社會經濟情況,具有科學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
26,河道整治規劃:根據河道演變規律和興利除害要求,為治理、改造河道所進行的水利工程規劃。
河道整治措施:控導工程、河道裁彎工程、河道展寬工程、疏浚河道等
27.堤防規劃的原則:
(1)結合水庫、分蓄洪工程等其它防洪工程措施,進行堤防規劃,以形成合理的防洪工程體系。城市堤防規劃應服從城市總體規劃,并考慮交通、環保、景觀及親水休閑等因素。
(2)妥善處理上下游、左右岸、各地區、各部門之間的關系。根據河流、河段及其防護對象的不同,選定不同的防洪標準、堤防等級、堤型和堤身斷面,并遠近結合、分期分段實施。
(3)當堤防遭遇超標準特大洪水時應有對策措施,以保證主要堤防重要堤段不發生改道性決口。
(4)就地取材,便于施工,節省投資。
堤線布置:根據防洪規劃,地形、地質條件,河流或海岸線變遷,結合現有及擬建建筑物的位置、施工條件、已有工程狀況以及征地拆遷、文物保護、行政區劃等因素,經過技術經濟比較后綜合分析確定。
堤線布置的原則:
(1)河堤的堤線應與河勢流向相適應,并與大洪水的主流線大致平行。一個河段兩岸堤防的間距或一岸高地一岸堤防之間的距離應大致相等,不宜突然放大或縮??;
(2)堤線應力求平順,各堤段平緩連接,不得采用折線或急彎;
(3)堤防工程應盡可能利用現有堤防和有利地形,修筑在土質較好、比較穩定的灘岸上,留有適當寬度的灘地,盡可能避開軟弱地基、深水地帶、古河道、強透水地基;
(4)堤線應布置在占壓耕地、拆遷房屋等建筑物少的地帶,避開文物遺址,利于防汛搶險和工程管理
28.水庫調洪計算的列表試算法 (1)由V=f(Z)和泄洪建筑物方案,)求q=f(V)。
(2)選取計算時段,以秒為計算單位。
(3)決定開始計算的時刻及V1、ql值,然后列表計算,對V2、q2值都要進行試算。
(4)將計算結果繪成曲線
29.抽水蓄能電站工作原理:是以一定的水量作為能量載體,通過能量轉換向電力系統提供電能的一種特殊形式的水力發電站。
它的功用:1.調峰2.填谷3.備用4.調頻5.調相
1.按廠房內機組組成與作用分類(1)純抽水蓄能電站(2)混合式抽水蓄能電站
2.按運行周期分類(1)日調節抽水蓄能電站(2)周調節抽水蓄能電站(3)季調節抽水蓄能電站(4)年調節抽水蓄能電站
3. 按水頭高低分類(1)低水頭(水頭在100m以下)抽水蓄能電站(2)中水頭(水頭在100m~700m之間)抽水蓄能電站(3)高水頭
主要參數選擇的特點:1.水庫主要參數選擇的特點:抽。。。本身不消耗水量,但需要一定的水量作為能量載體以便進行能量轉換,其上下游均需要有水庫以容蓄能量轉換所需的水體。
2.裝機容量選擇的特點:由于抽。。上下水庫調節庫容與裝機容量密切相關,因此選擇抽水。。裝機容量方案時應與上下水庫特征水位方案選擇同時(配套)進行。
30.水位是指水體的自由水面高出基面以上的高程。
、水電站在正常運行情況下,允許水庫消落的最低水位。
31.水庫某一水位以下或兩水位之間的蓄水容積。表征水庫規模的主要指標。通常均指壩前水位水平面以下的靜庫容。校核洪水位(關系水庫安全的水位)以下的水庫容積稱總庫容;校核洪水位與防洪限制水位(水庫在汛期允許興利蓄水的上限水位)間的水庫容積稱調洪庫容,當汛期內防洪限制水位變化時,指校核洪水位與最低的防洪限制水位間的庫容;防洪高水位(下游防護區遭遇設計洪水時,水庫達到的最高洪水位)與防洪限制水位間的水庫容積稱防洪庫容,當汛期內防洪限制水位變化時,指防洪高水位與最低的防洪限制水位間的庫容;正常蓄水位與死水位(水庫在正常運用情況下,允許消落到的最低水位)間的水庫容積稱興利庫容,又稱調節庫容,在正常運用情況下,其中的水可用于供水、灌溉、水力發電、航運等興利用途;正常蓄水位與防洪限制水位之間的水庫容積稱重疊庫容,是防洪庫容或調洪庫容與興利庫容之間的共用部分;死水位以下的水庫容積稱死庫容,又稱墊底庫容,它不參加徑流調節,只在戰備、檢修等特殊情況下才允許排放。
32.徑流調節 定義:通過某些工程措施對地面和地下徑流的時間過程和地區分布進行調整。徑流調節的分類:洪水調節、興利調節
33.
特征水位:水庫工程為完成不同任務,在不同時期和各種水文情況下,需控制達到或允許消落的各種庫水位。
特征庫容:相應于特征水位以下或兩特征水位之間的水庫容積
34.水面蒸發計算
①經驗公式法,系根據氣象臺站或小水池的蒸發觀測資料,定出與各時期氣象要素間的相關公式求得。
②水量平衡法,系根據水體水量平衡要素間的關系推算。
③熱量平衡法,系根據各時期太陽輻射量來推算。
④由紊流混合和交換理論導出的蒸發計算公示推算。
35.水庫淤積及其形態庫淤積:河水中挾帶的泥沙在庫區內沉積
縱向淤積形態,①三角洲淤積 ②帶狀淤積③錐體淤積 。橫向淤積:形態全斷面淤積、主槽淤積、沿濕周均勻淤積
36.水庫淤積的影響
在庫區,淤積減少有效庫容,影響水庫調節性能和建筑物的正常運用。在水庫上游河道,淤積抬高河床,使河道水位升高,坡降和流速減小,河槽過水能力降低,增加了防洪困難,河水位抬高還會引起兩岸地下水位升高,導致土地鹽漬化;在水庫下游河道,在水庫淤積并攔截泥沙時期,水庫下泄清水,下游河床由于沖刷而普遍下切,水位隨之下降。這將產生正反兩方面的影響:一方面,它不利于大壩和沿河建筑物的基礎,使沿河引水工程的運用發生困難,使下游橋梁基礎埋深減少;另一方面,可以使水電站的尾水位降低,能增加水電站出力、使下游水深增大而流速減小,有利于河床的穩定和通航。
37.減少淤積的措施
①上游攔截,就地處理。
②水庫排沙,保持庫容。
③清除淤沙,恢復庫容。
38.工作保證率:水利水電等用水部門的正常工作的保證程度。設計保證率:水利水電工程在多年工作期間正常工作得到保證的程度
39①單一水庫興利調節:根據來水過程及及用水需求,進行各時段水庫水量供需平衡計算,求出各時段供水量、水電站出力、水庫水位、蓄水量、棄水量及損失水量,以及調節流量、興利庫容和設計保證率三者間的關系,作為確定工程規模、效益和運行方式的依據。
②水庫群興利調節:還包括研究河流上下游及跨流域之間的水量平衡,提出水文補償、庫容補償和電力補償的合理調度方式
40,水庫群的三種類型:(1)串聯水庫群,水庫間有密切的水力聯系;(2)并聯水庫群,水庫之間沒有直接的水力聯系,但有共同的防洪、發電任務;(3)復雜(混聯)水庫群
41.徑流補償:進行徑流調節時根據水庫群的特點及其中各水庫相互之間關系而采取的一種調節方式。
通過補償調節,可以水庫群的總保證流量及水電站群的總保證出力。
水庫群的徑流補償方式:(1)水文補償 利用水文條件的差別來進行的補償。(2)庫容補償 利用水庫調節性能的差異所進行的補償
42.利用水文不同步、水庫調節性能的差異進行電力補償。
時歷法進行水電站水庫群電力補償調節計算的步驟:
(1)劃分補償電站和被補償電站。
(2)確定各水電站統一的設計枯水段,供補償調節計算之用。
(3)進行補償調節計算
43水庫調度的意義
實施合理科學的水庫調度,對于確保水庫安全,充分發揮防洪和興利、生態等綜合效益,實現水資源的合理配置和可持續利用,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及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水庫調度的特點及分類
水庫調度的特點:(1)多目標性 (2)風險性 (3)經濟性 (4)靈活性
44.水庫調度的分類:1)按調度目標分類:
防洪調度,興利調度,綜合利用調度(2)按調度周期分類:長期調度,短期調度(3)按水庫數目分類
單一水庫調度、水庫群(梯級、并聯、混聯)的聯合調度。(4)按調度方法分類
常規調度,優化調度
45.興利調度的任務:依據規劃設計的開發目標、運用參數和興利部門間的主、次關系及要求,合理調配水量、水能,改善水質,充分發揮水庫綜合利用效
46.根據對水庫入庫徑流的處理方法將水庫優化調度分為確定型和隨機型兩大類。
(一)徑流描述(1)確定型描述(2)概率型描述(3)隨機序列模型
(二)數學模型
47.一)水資源配置的涵義
涵義:在流域或特定的區域范圍內,遵循有效性、公平性和可持續性的原則,利用各種工程與非工程措施,按照市場經濟的規律和資源配置準則,通過合理抑制需求、保障有效供給、維護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等手段和措施,對多種可利用水源在區域間和各用水部門間進行的配置。
水資源合理配置的實質:提高水資源的配置效率(水的分配效率、水的利用效率)。
現行水資源配置模式:市場配置、行政配置、用戶參與式配置以及綜合配置模式。
48.水資源合理配置的目標是:通過對水資源在時間、空間、數量和質量上分配,解決各種水資源供需矛盾(包括各地區與部門用水競爭、經濟與生態環境用水效益、當代社會與未來社會用水等等),從有限的水資源獲得最大的利用效益,滿足社會、經濟、生態的協調的、可持續的發展。
水資源配置的內容:
49.(三)水資源配置的原則(1)公平性原則(2)高效性原則(3)可持續原則(4)優先性原則
50.水資源保護:為了防治水污染和合理利用水資源,采取行政、法律、經濟、技術等綜合措施,對水資源進行的積極保護與科學管理。
水資源保護的內容:
①水量保護:對水資源統籌規劃、涵養水源、調節水量、科學用水、節約用水、建設節水型工農業和節水型社會;
②水質保護:制定水質規劃,提出防治措施,制定水環境保護法規和標準,進行水質調查、監測與評價,研究水體中污染物質遷移、污染物質轉化和污染物質降解與水體自凈作用的規律,建立水質模型,制定水環境規劃,實行科學的水質管理。
51.水資源系統分析的步驟:
1)問題的確定。明確研究的對象和問題,建立系統,確定問題的目標、約束條件、可控變量,以及有關技術經濟參數,搜集有關資料;
2)建立數學模型。把問題中的可控變量、參數和目標與約束之間的關系用數學模型表示出來;
3)求解數學模型。選擇適當的方法求解數學模型,其解可以是最優解、次優解、滿意解;
4)模型的驗證。首先檢查求解步驟和程序有無錯誤,然后檢查解是否反映實際問題;
5)靈敏度分析。研究模型中所含參數的變化范圍及其對解的影響;
6)系統可行方案的綜合評價。利用模型計算結果和各種分析資料,對比各種可行方案的利弊,從系統的整體觀點出發,進行綜合分析,選出滿意的方案;
7)研究結果的施。將所選方案、有關文件和軟件交付實施單位,與決策實施人員密切合作,對可能出現的問題,及時進行調整和修改,以適應變化了的情況。

3.正常蓄水位:水庫在正常運用情況下,為滿足興利要求應在開始供水時蓄到的高水位。
4.興利庫容:正常蓄水位至死水位之間的水庫容積。
5.校核洪水位:水庫或其他水工建筑物遇到校核洪水時,在壩前或建筑物前達到的最高水位。
6.調洪庫容:校核洪水位至防洪限制水位之間的水庫容積。
7.總庫容:校核洪水位以下的水庫容積。
8.有效庫容:指總庫容減去泥沙淤積后的庫容
9.水庫興利調節按周期可以分為1,無調節水庫2,日調節水庫3,年調節水庫4,多年調節水庫。按任務可以分為1,單一任務水庫2,綜合利用水庫。按供水方式可以分為1,固定水庫2,變動水庫。
10.綜合利用水利工程為什么要進行投資分攤?有哪幾種現行的投資分攤方法?答:1,可以合理的安排國家投資,使國民經濟個部門協調發展2,根據各部門需求要求,合理的確定水庫運行方式和規模3.提高綜合利用工程的經營和管理水平
分攤的方法:1.平均分攤2,按樞紐指標系數分攤3,按主次任務分攤4,按需水量分攤5,可分費用剩余效益6,按效益比分攤7.按替代工程的投資進行分攤
11.設計保證率:水利水電等用水部門的正常工作的保證程度。
12.通航設計保證率:最低通航水位的保證程度。
13.額定功率:汽輪機在規定的熱力系統和補水率、額定參數(含轉速、主蒸汽和再熱蒸汽的壓力、溫度)及規定的對應于夏季高循環水溫度的排汽壓力等終端參數條件下,保證在壽命期內任何時間,在額定功率因數、額定氣壓下,發電機出線端能安全、連續地輸出的功率
14.歷時保證率:多年期間正常工作歷時(日,旬,月)占總歷時的百分比。
15.年保證率:多年期間正常發電工作年數占運行總年數的百分比。
16.興利調節計算原理(原則):水庫的興利調節是指水庫重新分配天然徑流,以達到滿足各興利部門用水需要的目的。興利調節計算是水利計算的主要組成部分。單一水庫興利調節計算的任務,是在已知河川徑流過程及用水的要求下,對研究時期的各個計算時段內水庫的水量供需平衡進行計算,求出供水量、水電站出力、水庫水位、蓄水量、棄水量及損失水量等水利水能要素的時間過程以及調節流量、興利庫容和設計保證率三者間的關系,作為確定工程規模、效益和運行方式的依據。
17.興利調節計算方法:①時歷法;②概率法;③隨機模擬法。
計算時段:根據調節周期及徑流和用水隨時間的變化程度確定

 


上一篇:中國缺水情況

下一篇:返回列表

環保設備 備案號: 滇ICP備2021006107號-303 版權所有:蓁成科技(云南)有限公司     網站地圖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不作為商用,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

怀孕巨大肚子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