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所在的位置:首頁 > 行業動態  

我國少數民族中回族的發展歷史?重要時間、事件、人物

來源:環保設備     添加時間:2023-02-03 22:10:34

我國少數民族中回族的發展歷史?重要時間、事件、人物

賽典赤·贍思?。涸鼗卣渭?,曾任中書省平章政事、云南行省平章政事等要職。

札馬魯?。涸鼗乜茖W家。造渾天儀等七種回回天文儀器,官集賢院大學士中奉大夫行秘書監事。參加纂修的《至元大一統志》,將各種文字地理資料匯為一體,為中國地理學史上首創。

也黑迭兒?。涸鼗亟ㄖ?。為元大都(今北京城)宮殿和宮城的設計者、工程組織者。

鄭和:著名外交家、航海家。明成祖時,奉令率舟師通使西洋,前后7次歷時28年,到達了東南亞、阿拉伯、印度洋沿岸、東非30余國,行程10萬余里,遠播中華文明。

李贄:明代著名思想家、史學家、文學家。主要著作有《藏書》《續藏書》《焚書》《續焚書》等。其哲學思想傾向主觀唯心主義,以傳統儒學的異端自居,對封建教條和假道學大加痛斥。

海瑞:明代著名政治家。官至應天巡撫、南京吏部右侍郎。海瑞關心人民疾苦,減輕農民負擔。因觸及官僚利益,屢遭誣告而被罷官。一生剛正不阿、不事權貴,為政清廉。

馬駿(1895-1928):中國共產黨早期革命家,黑龍江省寧安人。與周恩來、鄧穎超、郭隆真等共同發起創建覺悟社。1928年2月15日英勇就義。被中共七大追認為革命烈士。

郭隆真(1893-1931):著名革命家,女,河北人。五四運動爆發后,與鄧穎超、劉清揚等組織天津女界愛國同志會,并與周恩來、馬駿等發起組織覺悟社。1931年被捕就義于濟南,為中共早期婦女運動的代表人物。

馬本齋(1901-1944):著名抗日英雄,河北獻縣人。1937年抗戰爆發,組織回民抗日教導隊,后參加八路軍,歷任冀中軍區回民干部教導總隊長、冀中回民支隊長、八路軍冀魯豫軍區三分區司令員兼回民支隊司令員。1944年病故,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分別題贈挽聯。

白壽彝(1909-2000):著名歷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南開封人。著有《史學概論》《中國史學史》、《中國回回民族史》等。其中總主編的12卷本、22冊、1400萬字的《中國通史》巨著,組織全國500多位學者,歷時20年正式出版。

馬本齋

這是個很大的問題,不知道樓主是想要細的答案,還是粗略的,還是參考資料啊

河北歷史上出過什么名人,或名人在河北做官如魏征?

1.黃 帝

傳說中為華夏始祖,中國文明基礎的奠基者。

2.炎帝

傳說中姜姓部落首領,號烈山氏(一作厲山氏),也有人說炎帝即傳說中的神農氏。

3.伯夷

商末孤竹國(今河北盧龍西)君長子,名允。孤竹君立次子叔齊為繼承人。孤竹君死后,叔齊讓位于伯夷。伯夷不受,兄弟相偕去周,投奔西伯(即周文王)。西伯死后,武王東進伐紂,他和叔齊叩馬而諫,以為父喪而用兵,是不孝不仁。武王滅商后,他們逃到首陽山(今山西永濟南),不食周粟,饑餓而死。

4.扁鵲

真名秦越人,戰國時醫學家,戰國初年齊國渤??つ荩ń窈颖比吻穑┤?,為我國歷史上一位承前啟后,大有成就的著名醫學家。扁鵲曾學醫于長桑君,不僅精于內科,而且精通婦產科、小兒科、五官科等。相傳他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創造了望、聞、問、切四大診法,尤其擅長望診和切診。扁鵲每到一地,都注意了解當地的習俗和多發病、常見病情況,為百姓解除病痛。他到邯鄲時,曾為許多婦女治病。到周國都城雒陽(今洛陽)時,就為老年人治病,到秦國咸陽,又為小兒治病。晚年時,在秦國為秦武王治病,受太醫令李醯忌妒,被李派人殺害。兩千多年來,扁鵲一直受到人們的懷念和敬仰。

5.樂毅

戰國時燕國將領,中山國靈壽(今河北靈壽西北)人。魏名將樂羊之后,擅長于用兵之術。燕昭王下詔求賢時,他由魏國出使燕國,被留任為亞卿。前284年,秦、韓、趙、魏、燕五國聯合攻打齊國,他受任為上將軍,率兵伐齊,大勝于濟西,后帶燕軍長驅直入,攻占臨淄(今山東淄博東北),接連攻破齊城七十余座。燕昭王死,惠王新立,誤信齊人田單反間計,派騎劫代替他統率軍隊。樂毅被迫出奔趙國,受封于觀津(今河北武邑東南),號望諸君,最后老死于趙國。

6.毛遂

戰國時趙國人,平原君門下食客(古代寄食于豪門貴家并為之服務的門客)。趙國都城邯鄲(今河北邯鄲)被圍告急時,趙國派平原君去楚國求救。平原君在門客中挑選隨行人員,要求文武齊備。他自我推薦,愿意隨同前往。談判中,楚王十分猶豫,議事不決。他拔劍上階,慷慨陳詞,直說利害,綞說服楚王同意合縱,出兵救趙。

7.廉頗

戰國時趙過將領,惠文王時,率軍大破齊兵,拜為上卿。后又多次帶兵打敗齊、魏等國的軍隊,以勇敢善戰聞名于諸侯。公元前260年,秦、趙為爭奪上黨,在長平(今山西高平北)大戰,他統率大軍,筑壁堅守,相持三年,秦軍不能取勝。后趙王中秦反間計,改用趙括為將。趙括只知紙上談兵,招致慘敗,趙軍四十萬人被俘,遭活埋。公元前251年,廉頗又率軍大破燕兵,任相國,受封為信平君。趙悼襄王時,他年事已高,抑郁不得志,憤而奔投魏國,居大梁(今河南開封),后來又離魏赴楚,老死于楚國壽春(今安徽壽縣)。

8.藺相如

戰國時趙國大臣。原為宦者令舍人。趙惠文王時,秦昭王寫書信給趙王,愿以十五個城池換取“和氏璧”。藺相如奉命帶“和氏璧”來到秦國,當廷據理力爭,機智周旋,終于完譬歸趙。公元前279年,秦王與趙王相會于澠池(今河南澠池西),他隨侍趙孝成王,當面斥責強大的秦國,不辱國體,使趙王沒有受到屈辱,因其功,任為上卿,居官于廉頗之上。相傳廉頗居功自恃,不服相如,恥居其下,并揚言要羞辱相如。藺相如為保持將相和睦,不使外敵有隙可乘,始終回避忍讓。藺相如以國家利益為重,善自謙抑的精神感動了廉頗,于是親自到藺相如府上負荊請罪,二人成為刎頸之交。

9.公孫龍

戰國時哲學家,名家學說的代表人物。字子秉,趙國人。燕趙交戰時,他說服燕昭王、趙惠宣王停止戰爭。他曾是平原君的門客,反對各諸侯間的兼并戰爭。在思維邏輯上,提出“別同異”命題,著眼于“別”而不在“合”。他從嚴格區別事物的共性和個性出發,把“同”與“異”的矛盾絕對化,認為思維中的一切“屬性”可以脫離“本質”而存在。他提出的著名命題一是“離堅白”,他說眼睛看不到石之堅,只能看到石之白,因此“無堅”;手摸不著石之白,只能觸及石之堅,因此“無白”,公孫龍認為,石頭的“堅”和“白”兩種屬性是可以分離、各自獨立存在的。二是“白馬非馬”,認為白是色,馬是形,色、形分離,“白馬”和“馬”是不同的概念(名),因此“白馬非馬”。公孫龍對古代邏輯思維的發展有一定貢獻,但由于過分夸大差異性而沒有看到概念反映事物的同一性,不免陷入形而上學的詭辯。著有《公孫龍子》十四篇,現存六篇。

10.燕太子丹

戰國末期燕王喜的太子。秦國滅韓前夕,他被送到秦國當人質,因為受到冷遇,逃回燕國。秦滅韓、趙之后,在公元前227年,他派荊軻借獻督亢(今河北涿縣、易縣、固安一帶)地圖以及交驗樊于期(逃亡在燕的秦將)頭顱之機,行刺秦王政。事敗后,秦國急速發兵攻燕,占領薊(今北京),他率部退保遼東,被燕王喜斬首,奉獻秦國。

11.荊軻

戰國末期衛人,先世為齊人,喜好讀書擊劍。衛人稱之為“慶卿”,后游歷到燕國,被當地稱為“荊卿”(或荊叔)。后來,由燕國智勇深沉的“節俠”田光推薦給太子丹,拜為上卿。秦國滅趙后,直逼燕國南界,太子丹震懼,與田光密謀,派他入秦行刺。秦將樊于期因得罪秦王政,叛逃至燕。荊軻獻計太子丹,擬以樊于期之頭及燕督亢(今河北涿縣、易縣、固安一帶)地圖進獻秦王,相機行刺。太子丹不忍殺樊,荊軻便私見樊于期,將實情相告,樊于期立即自刎。公元前227年,荊軻帶燕督亢地圖和樊于期首級,前往秦國進獻。秦王大喜,在咸陽宮隆重召見。獻圖時,圖窮匕首見,刺秦王不中,被殺?!帮L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是高漸離送別荊軻時所吟唱的詩句。

12.劉備

蜀漢昭烈帝,三國時蜀漢政權的創立者。字玄德,涿郡涿(今河北涿縣)人。公元221——223年在位。東漢遠支皇族,即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后。少時孤貧,與其母販鞋織席為生。不怎么喜歡讀書,愛狗馬、音樂,好衣著。喜好結交豪俠,與關羽、張飛結為生死之交。東漢末年,起兵參與鎮壓黃巾起義。在軍閥混戰中,先后投靠公孫瓚、曹操、袁紹、劉表等,經常寄人籬下。建安十二年,潁川徐庶向他推薦諸葛亮,劉備在隆中(今湖北襄陽西)三顧茅廬,登門求教。使諸葛亮大為感動,同意輔佐他。劉備采納了諸葛亮占據荊、益二州,聯結孫權,對抗曹操,統一全國的建議。次年與孫權合軍在赤壁(今湖北武昌赤磯山,一說是今蒲圻西北赤壁山)大敗曹操,占領荊州,力量逐漸壯大,旋又奪取益州和漢中,自立為漢中王。公元221年正式稱帝,國號漢,建都成都,年號章武,與魏、吳鼎足而立。在位期間,積極推行諸葛亮制定的國策,實行法治,整頓內政。后以替關羽報仇為名,親自率領大軍進攻吳國,在犭虎 亭(今湖北宜都長江北岸)被吳將陸遜打敗,退至白帝城(今四川奉節東北),不久病死。

13.張飛

三國時蜀國將領,字翼德,涿郡(今河北涿縣)人。少同劉備、關羽結交,誓共生死。東漢末年隨劉備起兵,南征北戰,十分驍勇,與關羽同稱“萬人敵”。曹操入荊州,劉備敗退于長坂(今湖北當陽縣東北),曹軍緊追不放,他僅率十二騎奮勇拒后,曹軍不敢貿然追擊。劉備定江南,他被任命為宜都太守、征虜將軍,封新亭侯。后來隨劉備奪取益州,拜右將軍。接著又遷任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進封西鄉侯。章武元年(221年)隨劉備興兵伐吳,臨行時,因酒后毆打、責罰部將,被部將刺死。

14.趙云

三國時蜀國將領,字子龍,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以勇敢善戰著稱。初從公孫瓚,后來歸順劉備,為主騎。公元208年,曹操取荊州,劉備敗于當陽長坂,棄妻子南逃。趙云身抱劉備弱子劉禪,奮力救出甘夫人,當他身負重傷,沖出重圍,見到劉備時,劉備把嬰兒扔在地上,說:“為一孺子,險折我一員大將!”劉備念其功,封為牙門將軍,不久,又從劉備奪取成都,平定益州,歷任翊軍將軍、中護軍、征南將軍,封為博昌亭侯。建興五年(227年),隨諸葛亮駐漢中,第二年,隨軍取關中,分兵拒曹真主力,寡不敵眾,退回漢中,一年后病死,他曾以數十騎拒曹操大軍,被譽為“一身是膽”。

15.祖沖之

南朝宋齊間科學家,字文遠,范陽道(今河北淶水)人。博學多才,尤其對天文、數學有相當高的造詣。他廣泛搜集、閱讀關于天文、數學方面的書籍、文獻。經?!坝H量圭尺,躬察儀漏,目盡毫厘,心窮籌策,進行精確的測量和仔細的推算。通過艱苦的努力,他在世界數學史上第一次將圓周率(π)值計算到小數點后七位,即3。1415926到3。1415927之間。他提出約率22/7和密率355/113,這一密率值是世界上最早提出的,比歐洲早一千多年,所以有人主張叫它“祖率”。他將自己的數學研究成果匯集成一部著作,名為《綴術》,唐朝國學曾經將此書定為數學課本。他編制的《大明歷》,第一次將“歲差”引進歷法。提出在391年中設置144個閏月。推算出一回歸年的長度為365.24281481日,誤差只有50秒左右。他不僅是一位杰出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而且還是一名杰出的機械專家,重新造出早已失傳的指南車、千里船等巧妙機械多種。此外,他對音樂也有研究。著作有《釋論語》、《釋孝經》、《易義》、《老子義》、《莊子義》及小說《述異記》等,均早已遺失。

16.酈道元

北魏地理學家、散文家。字善長。范陽(今河北涿縣)人。出身于官宦世家,他也先后在平城(北魏都城,今山西大同市)和洛陽擔任過御史中尉等中央官吏,并且多次出任地方官。自幼好學,博覽群書,并且愛好游覽,足跡遍及河南、山東、山西、河北、安徽、江蘇、內蒙等地,每到一地,都留心勘察水流地勢,探溯源頭,并且閱讀了大量地理著作,積累了豐富的地理知識。他認為,地理現象是不斷發展變化的,經過歷代的更迭,城邑的興衰,河道的變遷和山川名稱的更易,地理著作必須不斷充實完善。他參閱了437種書籍,通過自己的實際考察,終于完成了《水經注》這一地理巨著。本書共四十卷,記述了1,252條河流的發源地點、流經地區、支渠分布、古河道變遷等情況,同時還記載了大量農田水利建設工程資料,以及城廓、風俗、土產、人物等?!端涀ⅰ凡粌H是一部具有重大科學價值的地理巨著,而且也是一部頗具特色的山水游記。酈道元以飽滿的熱情,深厚的文筆、形象、生動地描述了祖國的壯麗山川。他為官“執法清刻”、“素有嚴猛之稱”,頗遭皇族、豪強忌恨。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汝南王元悅乘雍州刺史蕭寶夤企圖反叛之機,慫恿朝廷派酈道元去作關右大使。途中,蕭寶夤派人把他和他弟弟道峻及兩個兒子一同殺害。著作另有《本志》、《七聘》,均已失傳。

17.竇建德

清河漳南(今河北故城東北)人。隋末農民起義軍領袖,年輕時豪俠義氣,曾為里長。611年,隋煬帝侵略高麗,被征選為二百人長。因支持同縣人孫安祖起義,家屬慘遭殺害。被迫帶領被征的二百名士兵投高雞泊起義首領高士達。任司兵、軍司馬。涿郡(今涿縣)通守郭絢領兵萬余人討伐高士達,建德以七千精兵襲殺郭絢。616年高士達犧牲后,他繼為領袖,自稱將軍。他能團結將士,與士兵同甘苦,深得農民擁戴,隊伍壯大到十余萬人。617年在樂壽(今河北獻縣)稱長樂王。618年,隋右翊衛將軍薛世雄領兵三萬討伐竇建德,河間(今河北河間縣)一戰,全殲隋軍,并乘勝攻下河北大部郡縣。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稱夏王,建都樂壽,改元五鳳。619年,攻破聊城(今山東聊城),殺宇文化及。遷都洛州(今河北永年東南)。隨即大量選用隋官僚,建立各項制度,又遣使到洛陽朝見隋越王楊侗,并與王世充結好。629年,李世民出擊王世充,困逼洛陽。他帥眾馳援,在虎牢(今河南滎陽西北)決戰,兵潰受傷被俘。被殺于長安。

18.趙匡胤

即宋太祖,宋王朝創建者。涿州(今河北涿縣)人。后周時任殿前都點檢,領宋州歸德軍節度使,握兵權。公元960年,陳橋兵變,即帝位,國號宋。他先后平定了地方割據勢力的反抗,削奪了禁軍將領和藩鎮的兵權,加強了北方和西方各州的邊防,并選派文臣帶京官銜外出任職,執掌地方行政,另派使臣分掌地方財政,加強了中央集權。在朝廷,則設副相(參知政事),并以樞密使掌兵,三司使理財,分散宰相的權力。他在位期間,興修水利,鼓勵墾荒,整治運河,整頓稅制,力圖增加賦稅收入,增強國力。他的政治措施,對于結束五代以來的長期混戰割據局面,起了重大作用。但因重文輕武,偏于防內,對形成宋朝“積貧積弱”局面有所影響。

19.郭守敬

元代天文學家、水利學家、數學家。字若思。順德邢臺(今河北邢臺)人。幼從劉秉忠學習天文、地理。中統三年,張文謙薦其修水利,巧思絕人。元世祖忽必烈召見,郭守敬面陳水利六事。曾任都水監,兼提調通惠河漕運事,修治過許多河渠。他還參與編制〈〈授時歷〉〉,此為我國歷史上施行最久的歷法。郭守敬強調天文觀測的科學性和儀器的重要性,說:“歷之本,在測驗;而測驗之器,莫先儀表?!辈撛旌透倪M了簡儀、仰儀、高表、侯極表、景符、窺幾等多種觀測儀器,又在全國各地設立27個測景所(即觀測站)進行規模巨大的大地測量工作,重新觀測了二十八宿及其他恒星的位置,測定了黃赤交角,達到較高的精確度。其科學成就是多方面的,成為當時著名的大發明家、科學家。其著作有〈〈推步〉〉、〈〈立成〉〉、〈〈歷議擬稿〉〉等。

20.關漢卿

元代戲曲奠基人,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家。號已齋叟。約生于金末,卒于宋亡(1279年)之后。安國(今屬河北)人,一說大都人。作家長期生活在被壓迫人民中間,熟悉他們的生活,同情他們的遭遇,用戲曲來反映他們的痛苦不平,歌頌他們的聰明才智。他與當時著名戲曲家楊顯之、費君祥、梁進之為摯友,與著名女藝人珠簾秀等交往密切。一生所作雜劇60余種,現存《竇娥冤》、《救風塵》、《拜月亭》、《望江亭》等十三種。作曲中塑造了竇娥、趙盼兒、王瑞蘭、譚記兒等多種婦女典型形象。這些形象流傳至今而不朽。悲劇《竇娥冤》、喜劇《救風塵》互相映襯,顯示了作家思想深度及偉大的藝術成就?!陡]娥冤》在一百多年前已譯成法文。作家不僅是中國的戲劇大師,而且也成為世界文化名人。另所作散曲,現存曲十余套,小令五十余首。

21.荀子

荀子(約前313-前238) 名況,字卿,趙國(今邯鄲一帶)人,著名思想家,是繼孔子之后的儒家代表人物。他的思想集中體現同《荀子》一書中, 對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22.魏徵

魏徵(580-643) 字玄成,館陶(今河北館陶)人,一說巨鹿下曲陽(今河北晉縣)人。唐初政治家。少時喪父,家貧,但胸有大志,喜好讀書,曾出家為道士。隋末參加李密的瓦崗軍起義。后隨李密歸唐,又為竇建德俘獲,任起居舍人。竇建德死后,他為唐高宗李淵太子李建成信重,任太子洗馬。玄武門之變后,李世民即位,喜他直率,擢為諫議大夫。他好犯顏直諫,前后陳諫二百余事,深為太宗器重,遷為尚書左丞。他曾對太宗說:君主“兼聽則明,偏信則暗”。他還常勸太宗以隋朝滅亡為戒鑒,認為君好比舟,民好比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必須“居安思危,戒奢以儉”,“任賢受諫”,“薄賦斂輕租稅”等。貞觀三年(629年),任秘書監,參預朝政,貞觀七年(633年),為侍中,能識大體,以常情處事。受詔監修梁、陳、齊、周、隋史,親筆寫了《隋書》序論和《梁書》、《陳書》、《齊書》的總論,又總編《群書治要》,書成,進官左光祿大夫,封鄭國公。魏徵死后,唐太宗思念不憶,嘆息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魏徵歿,朕亡一鏡矣!”后來,他派人去魏家,得到一紙殘書,上有“天下之事,有善有惡,任善人則國安,用惡人則國弊”,“若愛而知其惡,憎而知其善,去邪勿疑,任賢勿猜,可以興矣!”這可以說是魏徵的最后一諫。魏徵的言論見于《貞觀政要》。

23.紀昀

紀昀(1724-1805) 主要著作:《閱微草堂筆記》等,并纂定《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及《四庫全書簡明目錄》。生平簡介:清代學者、文學家。字曉嵐。河北獻縣人。乾隆年間進士,官至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謚文達。以學識受乾隆賞識。曾獲罪謫戍烏魯木齊,后召還,任四庫全書館總纂官十余年。

24.曹雪芹

清代大文學家,名沾,字夢阮,號雪芹、芹圃、芹溪。他的祖先原為漢人,后加入旗籍,為滿洲正白旗“包衣”人。一說為河北豐潤人。自曾祖起,三代任江寧織造。雍正五年,在統治階級內部政治斗爭牽連下,其父被免職,產業被抄,曹家遷居北京,家道從此敗落。曹雪芹晚年居北京西郊,貧病而卒。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是有名的藏書家,著名的《全唐詩》就是他主持刊印的,他自己也能寫詩詞戲曲。曹雪芹所以具有深厚的文化修養和卓越的藝術才能,與家庭的影響有密切關系。他以親身生活經歷感受,利用十年時間從事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品《石頭記》(即《紅樓夢》)的創作,為我國古典文學寫下了光輝篇章。全書一百二十回。后四十回據傳為高鶚所續。

25.趙三多

威縣沙柳寨人。又名趙洛珠,字祝盛,人稱趙老祝。義和團道領,世代務農。青年時曾以販碗為業。早年學梅花拳(后稱義和拳),為拳教師。1895年在河北、山東兩省交界地區各村鎮廣設拳場,收徒達2000余人。十九世紀九十年代初,山東冠縣梨園屯發生反對教會勢力勾結政府,強拆玉皇廟改建教堂事件,他被邀率眾聲援。1896年4月,率徒眾至梨園屯,比武“競拳”三日,周圍拳眾聞訊前來參加者達3000余人,清軍不敢動手拆廟。1898年10月,在南宮縣蔣家莊集眾3000人,祭旗起義,改名義和團,樹立“助清滅洋”的旗幟,自稱旗首,攻打當地紅桃園等教堂武裝據點。不久被山東清軍王營圍攻,作戰失利,率眾突圍。1900年5月,在棗強縣卷子鎮率團民、饑民萬余人再次起義。11月,被山東巡撫袁世凱包圍于威縣,起義失敗,他率殘部突圍,輾轉至廣宗縣。1901年參加景廷賓起義軍。1902年七月,起義軍失敗后因叛徒出賣被捕,在南宮縣獄中絕食而死

26.霍元甲

霍元甲,字俊卿。近代愛國武術家。世居靜海小南河村(今屬天津市郊)。家傳迷蹤藝武術,至霍元甲為第七代。其父霍恩第,以保鏢為業。元甲武藝高強,在天津曾驅逐俄國大力士,在上海與西方大力士比試。后來與日本大力士較量,元甲勝,遂為日本浪人暗害,卒年41歲。生前曾創建精武體育會?;粼椎哪沟?,最初在上海,與宋教仁墓毗鄰。其后霍墓遷回靜??h故鄉。

27.成兆才

著名評劇作家和演員。河北灤縣人。藝名東來順,出身貧苦農家。自幼勤奮好學,喜愛戲劇,因生活所迫,曾經為地主當傭工。業余時間拜師學藝。成兆才是我國早期評劇演員之一。1901年開始作“彩扮蓮花落”(即評?。┑膶I演員,以演老生、老旦、丑等腳色而著稱。成兆才創作、改編劇本有一百多種,許多劇目如《楊三姐告狀》等至今流傳,影響較大,對評劇的發展起到重大的促進作用。部分劇目已編為《成兆才評劇劇本選》。

28.蓋叫天

原名張英杰,號燕南。河北高陽人。京劇表演藝術家。8歲開始學藝,先演武生,以后改學老生,倒嗓后又演武生。14歲用“蓋叫天”藝名在江南一帶演出。蓋叫天為人剛直不屈,他多次拒絕充當內廷供奉,從不為反動軍閥的堂會演出。解放后,于1950年出席了第一次全國戲曲工作會議,并榮獲中央文化部授予的“表演藝術家”稱號。1956年中央文化部和中國劇協為了表彰其卓越的藝術成就在上海舉行“蓋叫天先生舞臺生涯六十年紀念會”并且授予榮譽獎狀。歷任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二屆浙江省政協委員、浙江劇協主席等職。蓋叫天以演短打武生為主,他特別講究人物的造型美,主張以外形動作表現人物的神情氣質,以“武戲文唱”的杰出藝術,馳名我國,有“江南第一武生”的稱號。代表劇目有武松戲《打虎》、《十字坡》等。人稱“江南活武松”。由他主演拍攝的戲曲影片有《蓋叫天舞臺藝術》、《武松》,出版的藝術記錄有《粉墨春秋》。

29.何作霖

著名地質學家,礦物巖石學家,特級研究員,教授。字雨民,河北蠡縣人。曾先后在河北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山東大學任教,在前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當研究員。解放后為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特級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地學部委員、所學術委員會主任、青島市人民代表、第二至四屆全國政協委員,何作霖是我國最早的光性礦物學家。最早將西方的光性礦物研究方法與技術介紹和應用到我國。最先應用X光進行巖組工作。在X射線結晶學、稀有元素礦物學、晶體光學和巖石學等各方面造詣極深。主要著作有《赤平極射投影在地質科學上的應用》、《光性礦物學》、《弗代旋轉臺使用說明》、《結晶體構造學》以及《薄片內透明礦物鑒定指南》等。

30.郭小川

現代詩人。河北豐寧縣人。1937年參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在延安馬列學院、中共中央黨校學習。這一時期寫過許多詩歌,收入《平原老人》等集子里。1948年春,隨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下,先后在天津日報社、中共中央中南局宣傳部、中共中央宣傳部等單位從事黨的宣傳工作和文藝工作。解放后,擔任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秘書長及《詩刊》編委等職。在新聞、宣傳、文藝部門作領導工作。先后出版《致青年公民》、《月下集》、《將軍三部曲》、《甘蔗林——青紗帳》等十一本詩集。郭小川的詩歌創作,富于革命激情,有鮮明的政治性和強烈的時代精神。他的詩歌吸收了民歌、古典詩歌的優點,具有豪放、清新的風格。

31.最近出了個郭志堅,CCTV新聞連播主持人!河北張家口的

1. 黃帝,我們現在知道黃帝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部落聯盟的總稱.史傳黃帝部落由甘肅的姬水遷入今河北省中北部.并與當時來自山東的赤尤部落和河南的炎帝部落,在河北大地上(涿鹿、坂泉等地)上演了奠定中華民族的一系列戰爭, 最終三部融合形成了中華民族的前身。在當時的生產力條件下,從甘肅遷入河北并完成一系列戰爭并最終融合,決不是一個很短時間內可以完成的過程,很可能是幾百年甚至上千年。則從甘肅遷入河北到一系列戰爭的完成,可能已經在河北大地上繁衍了幾代甚至幾十代人。照現在的觀點,完成這一系列偉大戰爭的黃帝(部落聯盟)是河北人。

2. 堯,三皇五帝之一,史傳是河北人。

3. 商王朝發跡于河北、山東東北部和河南黃河以北地區,其中河北邢臺是商古都之一.則商王朝開國者,不可排除不是河北人.

4. 伯夷,不食周粟的河北(盧龍)人.

5.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

6. 趙奢,戰國名將,戰國中后期整兵團殲滅秦軍之第一人.

7. 廉頗,戰國四大名將之一,慷慨重義,以勇氣聞于諸侯.

8. 樂毅,趙國靈壽(今河北省平山縣)人,戰國名將,領五國之兵連下齊國七十二城.

9. 藺相如,戰國名相,英勇大義,智慧宏達,千古佳談.

10. 荀子, 今邯鄲一帶人,諸子百家之一.

11. 公孫龍, 戰國時哲學家,名家學說的代表人物。

12. 毛遂,戰國名士,“毛遂自薦”從此成中華美談.

13. 高漸離,戰國俠士.

14. 趙陀,河北正定人,越南開國始皇帝,至今越南將其列為人文始祖.

15. 孟姜女,中華烈女,千古流傳.

16. 徐福,據傳為日本天皇老祖,秦時齊人徐福(滄州戰國時屬齊,安陽內黃戰國時屬趙)率三千河北兒女東渡日本,至今河北有千童縣,每年有大批日本人來千童縣祭祖,(可憐那群東渡的河北兒女,或許是因日本的水土起了突變,留下后來的一批孽種)河北人看了哭笑不得.

17. 董仲書,漢初大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始作俑者,功罪千秋評說.

18. 趙飛燕,環肥燕瘦.

19. 東漢名臣群,劉秀起兵于河北,當時一大批河北名臣,記不清了,有興趣者翻書看去.

20. 祖沖之,中國古代著名數學家.

21. 酈道元, 北魏地理學家、散文家,范陽(今河北涿縣)人。

22. 扁鵲,中華名醫.

23. 李春,中國古代著名建筑學家.

24. 張角,漢末農民起義領袖.

25. 劉備,河北涿州人,蜀漢皇帝.

26. 張飛,河北涿州人,三國名將.

27. 趙云,河北正定人,三國名將.

28. 張頜,河北河間人,三國名將.

29. 程普,三國名將.

30. 祖狄,東晉北伐名將,中華英雄,從此“聞雞起舞”,志士不忘.

31. 冉閔,漢家男兒,中華英雄.

32. 高昂,漢家男兒,中華英雄.

33. 李淵,唐開國皇帝,甘肅成紀人,其祖乃趙國趙郡(河北趙縣)人.

34. 竇建德, 清河漳南(今河北故城東北)人,隋末河北義軍首領,李家統一中國的最大挑戰者,當時是鹿死誰手未可知.

35. 劉黑闥,隋末河北義軍首領.

36. 花木蘭,拓拔魏河北人,中華女豪杰,千古美名傳.

37. 魏征,唐初名相,中華鐵膽直臣.

38. 盧照齡,著名詩人,初唐四杰之一.

39. 高適,著名邊塞詩人.

40. 盧綸,著名邊塞詩人.

41. 賈島,唐代著名詩人.

42. 安祿山,燕趙胡人.

43. 史思明,燕趙胡人.

44. 河朔四鎮,讀讀唐史,強!

45. 黃巢,唐末農民起義領袖.

46. 五代燕趙英雄群,太多了,我也記不清,有興趣翻翻書去.

47. 柴榮,河北邢臺人,北周開國皇帝.

48. 趙匡胤,河北涿州人,宋朝開國黃帝.

49. 趙普,宋朝開國名臣.

50. 三蘇(蘇洵/蘇軾/蘇轍),四川人,祖籍河北省欒城縣,蘇轍有《欒城集》,以念其祖.

51. 穆桂英,北宋女將.

52. 盧俊義,河北大名縣人.

53. 燕青,河北大名縣人.

54. 柴進,河北滄州人.

55. 武松,河北清河人,因殺人逃入陽谷縣.

56. 丘處機,宋末元初道學家.

57. 關漢卿,河北保定安國人,元曲大家.

58. 紀曉嵐,河北滄州人,清名臣,《四庫全書》主編.

59. 張之洞,河北南皮人,洋務運動重臣.

60. 劉春霖,中國最后一個文狀元.

61. 河北武狀元群,看看清二百多年來的武狀元名單,河北一省約占四分之一,其它各省望塵莫及.啥叫尚武之鄉!

62. 曹雪芹,漢籍旗人,祖籍河北,文學大家.

63. 霍元甲,天津靜??h人,燕趙俠士,民族英雄.如果天津人不是河北人,至少是燕趙人,如果連燕趙人也不是,則霍元甲不是天津人.(靜海本屬滄州,建國后才劃入天津,且靜海講滄州話,不是大家熟悉的天津話.)

64. 趙三多,河北衡水人,義和團領袖,首先在山東率領義和團起義.

65. 大刀王五,河北保定人,燕趙豪杰,京城俠士.

66. 燕子李三,河北滄州人,俠義大盜,名震中華.

67. 李大釗,中國共產黨早期領袖.

68. 張作霖,東北王,遼寧海城人,祖籍河北.

69. 張勛,大軍閥,鞭子軍首領,長江巡查使,江西人,祖籍河北.

70. 王士珍,北洋三杰之龍,河北正定人.

71. 馮國章,北洋三杰之狗,河北河間人.

72. 馮玉祥,祖籍安徽,生長于河北保定,保定土話保持一生.

73. 佟麟閣,中國抗//日將領,民族英雄。直隸高陽(今屬河北)人.

74. 張愛齡,祖籍河北豐潤,近代上海著名女作家,功罪任評說.

75. 郭小川, 現代詩人。河北豐寧縣人

76. 狼牙山五壯士,河北保定人,民族英雄,燕趙遺風.

77. 董存瑞, 河北張家口市懷來縣人,民族英雄,燕趙遺風.

78. 馬本齋,河北滄州人, 回民,中華抗//日英雄.

79. 王二小,少年抗//日英雄.

80. 小兵張嘎,少年抗//日英雄.

扁鵲(任丘)- 春秋時代醫學家

荀子(邯鄲)- 戰國時代哲學家

公孫龍(邯鄲) - 戰國時代哲學家

董仲舒(景縣) - 漢代教育學家

劉備(涿州) - 三國時代政治家

張飛(涿州) - 三國時代軍事家

趙云(正定)- 三國時代軍事家

祖沖之(淶源)- 南北朝時代數學家,圓周率發現者,世界文化名人

酈道元(涿州)- 南北朝時代地理學家,《水經注》作者

魏徵(館陶)- 唐代宰相

趙匡胤(涿州)- 宋代開國皇帝宋太祖

劉秉忠(邢臺)- 元代政治家

郭守敬(邢臺)- 元代天文學家

關漢卿(安國)- 元代劇作家

曹雪芹(豐潤)- 清代作家,《紅樓夢》作者

紀昀(紀曉嵐獻縣)- 清代作家,《四庫全書》總編輯

張之洞(南皮)- 清代政治家,洋務運動領袖之一

馮國璋(河間)- 中華民國總統之一

李大釗(樂亭)- 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

馮治安 (故城) - 國民革命軍將領之一

郭小川(豐寧)- 著名詩人

董存瑞(懷來)- 著名烈士

張寒暉(定州)- 著名抗日歌曲《松花江上》的作者

崔護(定州)- 唐朝詩人

河北省歷史悠久,數千年來積淀的豐厚的文化資源,哺育了許多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教育家、藝術家和英雄模范人物。這些燕趙志士仁人的奮斗精神和道德風范,是我們一筆寶貴的精神文化遺產。他們或者是河北籍的,或在河北這塊土地上生活奮斗過,或與河北有關,他們都對中國的歷史進程發生過重大影響。這里選擇清代以前的119名歷史名人加以介紹。

黃帝 炎帝 伯夷 叔齊 扁鵲 慎到 樂毅

趙勝 毛遂 廉頗 藺相如 公孫龍 荀況 李牧

荊軻 董仲舒 李延年 毛亨 崔S 崔瑗 崔

盧植 張角 劉備 張飛 趙云 劉劭 張華

束皙 歐陽建 張載 張協 張亢 盧諶 道安

竺道生 高允 祖沖之 馮太后 酈道元 邢邵 邢杲

祖之 楊炫之 盧思道 劉焯 劉炫 展子虔 陸法言

魏刀兒 竇建德 劉黑闥 傅奕 李百藥 孔穎達 魏徵

盧照鄰 慧能 李嶠 張| 一行 李頎 高適

李陽冰 劉長卿 賈島 盧仝 劉d 郭威 李廷

胡鑲 柴榮 李P 趙匡胤 呂端 曹彬 柳開

王則 劉筠 邵雍 趙佶 張世杰 趙伯駒 劉完素

張元素 趙秉文 蔡 王若虛 李杲 趙孟堅 李冶

何榮祖 郭守敬 王恂 劉因 趙孟\ 鮮于樞 劉貫道

關漢卿 盧摯 蘇天爵 韓山童 尚仲賢 李好古 劉六

劉七 馬中錫 楊繼盛 薛論道 趙南星 傅維鱗 孫奇逢

顏元 李b 紀昀 崔述 王清任 曹雪芹 盧坤

河北省歷史悠久,數千年來積淀的豐厚的文化資源,哺育了許多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教育家、藝術家和英雄模范人物。這些燕趙志士仁人的奮斗精神和道德風范,是我們一筆寶貴的精神文化遺產。他們或者是河北籍的,或在河北這塊土地上生活奮斗過,或與河北有關,他們都對中國的歷史進程發生過重大影響。這里選擇清代以前的119名歷史名人加以介紹。

黃帝 炎帝 伯夷 叔齊 扁鵲 慎到 樂毅

趙勝 毛遂 廉頗 藺相如 公孫龍 荀況 李牧

荊軻 董仲舒 李延年 毛亨 崔S 崔瑗 崔

盧植 張角 劉備 張飛 趙云 劉劭 張華

束皙 歐陽建 張載 張協 張亢 盧諶 道安

竺道生 高允 祖沖之 馮太后 酈道元 邢邵 邢杲

祖之 楊炫之 盧思道 劉焯 劉炫 展子虔 陸法言

魏刀兒 竇建德 劉黑闥 傅奕 李百藥 孔穎達 魏徵

盧照鄰 慧能 李嶠 張| 一行 李頎 高適

李陽冰 劉長卿 賈島 盧仝 劉d 郭威 李廷

胡鑲 柴榮 李P 趙匡胤 呂端 曹彬 柳開

王則 劉筠 邵雍 趙佶 張世杰 趙伯駒 劉完素

張元素 趙秉文 蔡 王若虛 李杲 趙孟堅 李冶

何榮祖 郭守敬 王恂 劉因 趙孟\ 鮮于樞 劉貫道

關漢卿 盧摯 蘇天爵 韓山童 尚仲賢 李好古 劉六

劉七 馬中錫 楊繼盛 薛論道 趙南星 傅維鱗 孫奇逢

顏元 李b 紀昀 崔述 王清任 曹雪芹 盧坤

 


環保設備 備案號: 滇ICP備2021006107號-303 版權所有:蓁成科技(云南)有限公司     網站地圖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不作為商用,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

怀孕巨大肚子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