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所在的位置:首頁 > 行業動態  

水污染的定義;類型;危害;治理方法(舉例一個);水污染治理的重要性各是什么?

來源:環保設備     添加時間:2022-02-05 05:01:16

水體污染 主要是由于人類活動排放的污染物進入河流、湖泊、海洋或地下水等水體,使水和水體底泥的物理、化學性質或生物群落組成發生變化,從而降低了水體的使用價值,這種現象稱為水體污染。 概述 作為環境介質的水通常不是純凈的,其中含有各種物理的、化學的和生物的成分。水中各種成分及其含量不同,水的感官性狀(色、臭、味、渾濁度等)、物理化學性能(溫度、pH 值、電導率、氧化還原電勢、放射性等)、化學成分(無機物和有機物)、水中生物組成(種類、數量等)和水體底泥狀況也就有差別。 早期的水體污染主要是人口稠密的大城市的生活污水造成的。產業革命以后,工業排放的廢水和廢物成為水體污染物的主要來源。隨著工業生產的發展,水污染范圍不斷擴大,污染程度日益嚴重。20世紀50年代以后,在一些水域和地區,由于水體嚴重污染而危及人類的生產和生活。70年代以來,人們采取了一些防治污染措施,部分水體的污染程度雖有所減輕,但全球性的水污染狀況還在發展,尤其工業廢棄物對水體的污染還具有潛在的危險性。若干水資源因受到污染而降低或喪失了使用價值,使水資源更加短缺。 按污染物劃分的污染類型 水體污染物的分類方法不一。如從衛生學角度,多按化學性污染物、物理性污染物和物性污染物劃分;從化學角度,多按無機有毒物質、無機有害物質、有機有毒物質、有機有害物質和病原體等劃分。環境工程學則基本上是依污染物質或能量(如熱污染)所造成的各類型環境問題以及不同的治理措施,對水體污染類型作如下分類: 病原體污染 生活污水,畜禽飼養場污水,以及制革、洗毛、屠宰業和醫院等排出的廢水,常含有各種病原體,如病毒、病菌、寄生蟲。水體受到病原體污染,會傳播疾病。歷史上流行的瘟疫,有的就是水媒型傳染病,如1848年和1854年英國兩次霍亂流行,各死亡約萬余人;1892年德國漢堡霍亂流行,死亡7500余人,都由于水污染引起。由水體引起的傳染病主要有病菌引起的痢疾、傷寒、副傷寒、霍亂、副霍亂等;病毒引起的小兒麻痹、傳染性肝炎等;其他病原體引起的有姜片蟲病、血吸蟲病、阿米巴痢疾、鉤端螺旋體病等。 需氧物質污染 生活污水、食品加工和造紙等工業廢水中,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質、油脂、木質素等有機物質。這些物質以懸浮或溶解狀態存在于污水中,可通過微生物的生物化學作用而分解。在其分解過程中需要消耗氧氣,因而被稱為需氧污染物。這類污染物可造成水中溶解氧減少,影響魚類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生長。水中溶解氧耗盡后,有機物將進行厭氧分解,產生硫化氫和硫醇等難聞氣味,使水質進一步惡化。 植物營養物質污染 生活污水和某些工業廢水中, 經常含有一定量的磷和氮等植物營養物質。施用磷肥、氮肥的農田水中,也含有磷或氮。含洗滌劑的污水也有不少的磷。這些物質都可引起水體富營養化,使水質惡化。 石油污染 主要發生在海洋,危害是多方面的。如在水面上形成油膜,能阻礙水體的復氧作用。油類粘附在魚鰓上,可使魚窒息;粘附在藻類、浮游生物上,可使它們死亡。油類會抑制水鳥產卵和孵化,破壞它們羽毛的不浸水性能。石油污染還能使水產品質劣化。 熱污染 是工礦企業向水體排放高溫廢水造成的。熱污染使水溫升高,水中化學反應、生化反應的速度隨之加快,溶解氧減少,影響魚類的生存和繁殖。例如鱒魚雖在24℃的水中生活,但其繁殖溫度則要低于14℃。一般水生生物能夠生存的水溫上限是33~35℃。水溫升高會使氰化物、重金屬離子等毒物的毒性增強。 放射性污染 是放射性物質進入水體造成的。放射性物質主要來源于核動力工廠排出的冷卻水,向海洋投棄的放射性廢物,核爆炸降落到水體的散落物,核動力船舶事故泄漏的核燃料。開采、提煉和使用放射性物質時,如果處理不當,也會造成污染。水中的放射性污染物可以附著在物體表面,也可進入生物體內蓄積起來。 有毒化學物質污染 主要是重金屬和難分解的有機物的污染等。重金屬在工廠礦山生產過程中隨廢水排出,通過各種途徑進入水體造成污染。重金屬有汞、鎘、鉻、鉛、釩、鈷、鋇等,其中以汞和鎘、鉛危害較大。其他還有硒、鎳、錳等。砷由于毒性大,也列入危害大的重金屬之列。有毒重金屬在自然界中一般不易消失,它們能通過食物鏈而被富集。這類物質除直接作用于人體引起疾病外,某些金屬還可能有促進慢性病發展的作用。難分解的有機物主要是有機氯化合物、多環有機化合物、有機氮化合物(芳香胺類)和有機重金屬化合物等。其中有不少難分解有機物是致癌物。難分解有機物污染水體,對人類危害極大。 鹽污染 各種酸、堿、鹽等無機化合物進入水體,使淡水資源的礦化度增高,影響各種用水水質。鹽污染主來自生活污水和工礦業廢水,以及某些工業廢渣。但70年代以來,由于酸雨的規模日益擴大,造成土壤酸化,地下水礦化度因而增高。 按水體劃分的污染類型 按水體類型可分為: 河流污染 河流是陸地上最重要的水體。世界上的大工業區和城市大都建立在河流之濱,依靠河流供水、運輸,也將廢水排入河流。如今工業地區的河流和人口密集地區的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例如美國約有16500個下水道系統和 30多萬個工廠將廢水排入河流等水體中。美國全國52條主要河流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據1970年資料,其中有10條河流受污染的河道長度為總長度的90%。1980年中國全國水質調查,對798座城鎮的不完全統計,1979年日平均排放廢水量為7258萬噸(不包括電廠冷卻水和礦井廢水),其中工業廢水占81.2%,生活污水占18.8%。90%以上的廢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入水域。1981年估計,全國日排廢污水量已接近1億噸。中國78條主要河流,有54條遭到污染,其中有14條污染嚴重。 河流污染有如下特點: ① 污染程度隨徑流量變化:河流的徑流量和排入河流中的污水、污物量決定了稀釋比。在排污量相同的情況下,如果河流的徑流量大,污染程度就輕,反之就重。河流的徑流量隨時間而變化,因此河流的污染程度也隨時間而變化。 ② 污染物擴散快:河水是流動的,上游遭受污染會很快影響到下游。從污染對水生生物的生活習性(如魚的洄游)的影響來看,一段河流受到污染,可以影響到整個河道生態環境。因此,河流污染影響范圍不限于污染發生區及其下游地區。 ③ 污染影響大:河流是主要的飲用水源,河水中的污染物可以通過飲水危害人類;不但如此,河流還可以通過物鏈和通過河水灌溉農田危害人類。 美國哈得孫河上漂浮著垃圾和死魚。 湖泊(水庫)污染 湖泊、水庫是陸地上水交換緩慢的水體,其中非排水湖(如里海)對入湖物質的積累狀況與海洋相同。排水湖也常因流速慢、流量小,某些污染物會長期停留湖中,發生量的積累和質的變化,改變水體狀況和造成危害。 湖泊污染的主要現象是水體的富營養化。美國伊利湖是較典型的富營養化湖泊。伊利湖面積約為 26000平方公里,周圍有底特律等五大城市,沿岸居民1300萬,每天排入湖中的污水736萬噸,其中含有大量有機質、磷酸鹽、硝酸鹽和鹵化物等,造成湖水富營養化,使水中生態系統發生變化。 湖泊、水庫受工業排放物污染也很嚴重。如世界上最大的湖泊里海,周圍開采石油的鉆井逐年增多,沿岸已有煉油廠100多個,大量油污排入海中。20世紀30年代每年捕魚量為50萬噸,60年代下降到23萬噸。名貴的鱘魚捕獲量1970年只有20世紀初的1/4。此外,如鯛魚減少了一半,鯉魚減少到1/5,鱸魚減少到1/9,白鮭基本絕跡。相反地低等的魚類卻大量增加,如小□魚產量同期增長了35倍。 海洋污染 海洋約占地球總面積的71%,是地球上最大的水體。目前受污染最嚴重的是靠近工業發達地區的海域,尤其是波羅的海、地中海北部、美東北部沿岸海域和日本的瀨戶內海。波羅的海是與外海海水交換作用較弱的內海,面積36.6萬平方公里,為蘇聯、芬蘭、瑞典、丹麥、波蘭、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等工業國家所包圍。這些國家向波羅的海排放的廢水量很大,僅蘇聯每天就達300萬噸。波羅的海已成為一個被重金屬和農藥等嚴重污染的海域。此外,磷酸鹽污染也很嚴重,每年排入的磷總量為2萬多噸,浮游生物因而大量繁殖。它們死亡后沉入海的深層,分解時消耗了深層的溶解氧,加上波羅的海在60米深處有一個鹽躍層,限制了氧氣向深層傳遞,造成某些海域的無氧區,甚至產生硫化氫氣體。這種情況如果繼續下去,波羅的海60米以下的深層將成為無生命的“死?!?。 日本瀨戶內海,據調查有2/3的海底已經沒有或者幾乎沒有生物。在無生物的海底積有發臭的污泥。瀨戶內海的大阪灣、吳灣等海域的底泥中還積有大量的汞、鉛、銅等重金屬。瀨戶內海的水質污染也很嚴重,三田尻灣海水的化學需氧量(COD)高達248毫克/升,溶解氧卻只有0.3毫克/升,灣內的漁業資源已全被破壞。瀨戶內海赤潮頻繁,在1955年以前的幾十年間發生過5次,1965年一年中就發生44次,1970年發生79次,而1976年一年中竟發生326次。 海洋污染有如 ① 污染源多而復雜:除了在海上航行的船只、海上油井外,還有沿海和內陸地區的城市和工礦企業排放的污染物,最后大都進入海洋。如陸地上的污染物可通過河流進入海洋。大氣污染物也可以通過氣流運行到海洋上空,隨雨水降入海洋。海水中檢測出的DDT,大部是通過大氣進入海域的。 ② 污染的持續性強,危害性大:海洋是各地區污染物的最后歸宿。污染物進入海洋后,很難再轉移出去。不能溶解和不易分解的污染物(如重金屬和有機氯農藥等),便在海洋中積累起來,數量逐年增多,還能通過遷移轉化而擴大危害。據估計,目前已有100萬噸以上的DDT進入海洋,被海洋生物所富集,對人類構成了潛在的威脅。 ③ 污染范圍大:世界上的各個海洋是互相溝通的,海水也在不停地運動著,污染物在海洋中可以擴散到任何角落。海洋環境中原來不存在多氯聯苯,現在可從在北冰洋和南極洲捕獲的鯨魚體中檢出,也可以在太平洋復活節島附近海域采集到的浮游生物體中檢出,可見,這種污染物已由近岸擴散到遠洋。 地下水污染 地下水和地表水都是水資源的組成部分,兩者互相轉化,是難以截然分開的。地下水具有水質潔凈,分布廣泛,溫度變化小,利于儲存和開采等特點,愈來愈成為城鎮、工業區,尤其是干旱和半干旱地的主要供水水源。在中國,據80個大中城市統計,以地下水作為供水水源的城市占60%以上,如北京、沈陽、西安、銀川、石家莊、濟南等。近年來,這些城市的地下水都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污染物主要來自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地下水硬度升高,并且含有酚、硝酸鹽、汞、鉻、砷、錳、氰等。因為過量開采,造成大面積地下水位下降,甚至引起局部地區地面沉降。

 


環保設備 備案號: 滇ICP備2021006107號-303 版權所有:蓁成科技(云南)有限公司     網站地圖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不作為商用,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

怀孕巨大肚子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