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所在的位置:首頁 > 行業動態  

評論我國水環境規劃過去、現狀與展望,以及存在問題與建議

來源:環保設備     添加時間:2021-11-26 22:20:25

中國水資源優化配置研究的進展與展望

  來源:免費論文 作者:未知 日期:2006-4-28 17:50:00 查看:[大 中 小] 點擊:1

  摘要:水資源優化配置的主要目標就是協調資源、經濟和生態環境的動態關系,追求可持續發展的水資源配置。

  關鍵詞:水資源

  1 水資源優化配置

  水資源優化配置是指在一個特定流域或區域內,工程與非工程措施并舉,對有限的不同形式的水資源進行科學合理的分配,其最終目的就是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保證社會經濟、資源、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水資源優化配置的實質就是提高水資源的配置效率,一方面是提高水的分配效率,合理解決各部門和各行業(包括環境和生態用水)之間的競爭用水問題.統計資料表明,無論是從時間過程還是從不同國家的橫向對比來看,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提高,農業用水將大量被工業和生活用水所取代.另一方面則是提高水的利用效率,促使各部門或各行業內部高效用水.

  水資源優化配置包括需水管理和供水管理兩方面的內容.在需水方面通過調整產業結構與調整生產力布局,積極發展高效節水產業抑制需水增長勢頭,以適應較為不利的水資源條件.在供水方面則是協調各單位競爭性用水,加強管理,并通過工程措施改變水資源天然時空分布與生產力布局不相適應的被動局面.

  2 水資源優化配置的理論研究

  2.1“以需定供”的水資源配置

  認為水資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以經濟效益最優為惟一目標.以過去或目前的國民經濟結構和發展速度資料預測未來的經濟規模,通過該經濟規模預測相應的需水量,并以此得到的需求水量進行供水工程規劃.這種思想將各水平年的需水量及過程均作定值處理而忽視了影響需水的諸多因素間的動態制約關系,著重考慮了供水方面的各種變化因素,強調需水要求,通過修建水利水電工程的方法從大自然無節制或者說掠奪式地索取水資源.其結果必然帶來不利影響,諸如河道斷流,土地荒漠化甚至沙漠化,地面沉降,海水倒灌,土地鹽堿化,等等.另一方面,由于以需定供,沒有體現出水資源的價值,毫無節水意識,也不利于節水高效技術的應用和推廣,必然造成社會性的水資源浪費.因此,這種犧牲資源、破壞環境的經濟發展,需要付出沉重的代價,只能使水資源的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2.2“以供定需”的水資源配置

  “以供定需”的水資源配置,是以水資源的供給可能性進行生產力布局,強調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以資源背景布置產業結構,它是“以需定供”的進步,有利于保護水資源.但是,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水平與區域經濟發展階段和發展模式密切相關,比如,經濟的發展有利于水資源開發投資的增加和先進技術的應用推廣,必然影響水資源開發利用水平.因此,水資源可供水量是隨經濟發展相依托的一個動態變化量,“以供定需”在可供水量分析時與地區經濟發展相分離,沒有實現資源開發與經濟發展的動態協調,可供水量的確定顯得依據不足,并可能由于過低估計區域發展的規模,使區域經濟不能得到充分發展.這種配置理論也不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

  2.3 基于宏觀經濟的水資源配置

  無論是“以需定供”還是“以供定需”,都將水資源的需求和供給分離開來考慮,要么強調需求,要么強調供給,并忽視了與區域經濟發展的動態協調.于是結合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并同時考慮供需動態平衡的基于宏觀經濟的水資源優化配置理論應運而生.

  某一區域的全部經濟活動就構成了一個宏觀經濟系統.制約區域經濟發展的主要影響因素有以下三個方面:(1)各部門之間的投入產出關系.投入是指各部門和各企業為生產一定產品或提供一定服務所必需的各種費用(包括利稅);產出則是指按市場價格計算的各部門各企業所生產產品的價值.在某一經濟區域內其總投入等于總產出.通過投入產出分析可以分析資源的流向、利用效率以及區域經濟發展的產業結構等.(2)年度間的消費和積累關系.消費反映區域的生活水平,而積累又為區域擴大再生產提供必要的物質基礎和發展環境.因此,保持適度的消費、積累比例,既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又有利于區域經濟的穩步發展.(3)不同地區之間的經濟互補(調入調出)關系.不同的進出口格局必然影響區域的總產出,進而影響產業的結構調整和資源的重新分配.上述三方面相互作用共同促進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

  基于宏觀經濟的水資源優化配置,通過投入產出分析,從區域經濟結構和發展規模分析入手,將水資源優化配置納入宏觀經濟系統,以實現區域經濟和資源利用的協調發展.

  水資源系統和宏觀經濟系統之間具有內在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約的關系.當區域經濟發展對需水量要求增大時,必然要求供水量快速增長,這勢必要求增大相應的水投資而減少其他方面的投入,從而使經濟發展的速度、結構、節水水平以及污水處理回用水平等發生變化以適應水資源開發利用的程度和難度,從而實現基于宏觀經濟的水資源優化配置,《華北地區宏觀經濟水資源規劃理論與方法》〔5〕的研究成果堪稱這一理論的典范.

  另一方面,作為宏觀經濟核算重要工具的投入產出表只是反映了傳統經濟運行和均衡狀況,投入產出表中所選擇的各種變量經過市場而最終達到一種平衡,這種平衡只是傳統經濟學范疇的市場交易平衡,忽視了資源自身價值和生態環境的保護〔6〕.因此,傳統的基于宏觀經濟的水資源優化配置與環境產業的內涵及可持續發展觀念不相吻合,環保并未作為一種產業考慮到投入產出的流通平衡中,水環境的改善和治理投資也未進入投入產出表中進行分析,必然會造成環境污染或生態遭受潛在的破壞.研究表明〔7〕,1993年我國因水污染造成的損失為302億元,水資源破壞引起的損失為124億元,兩者合計約占當年國民生產總值的1.23%.文獻〔8〕對江蘇省自然資源(以水、大氣資源為例)核算的結果表明,以GDP為主要衡量指標的傳統國民經濟核算體系過高地估計了江蘇省經濟的增長水平,江蘇省經濟增長存在較為嚴重的環境負債.僅水和大氣的環境價值損失,1994~1997年都在410億~470億元左右,平均約占當年GDP的7.6%,若再加上其他環境資源和物質資源價值損耗,這一數目還會增大.因此,傳統的宏觀經濟理論體系有待革新.

  2.4 可持續發展的水資源配置

  水資源優化配置的主要目標就是協調資源、經濟和生態環境的動態關系,追求可持續發展的水資源配置.

  可持續發展的水資源優化配置是基于宏觀經濟的水資源配置的進一步升華,遵循人口、資源、環境和經濟協調發展的戰略原則,在保護生態環境(包括水環境)的同時,促進經濟增長和社會繁榮.目前我國關于可持續發展的研究還沒有擺脫理論探討多實踐應用少的局面,并且理論探討多集中在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的構筑、區域可持續發展的判別方法和應用等方面〔9〕.在水資源的研究方面,也主要集中在區域水資源可持續發展的指標體系構筑和依據已有統計資料對水資源開發利用的可持續性進行判別上.對于水資源可持續利用〔10,11〕,主要側重于“時間序列”(如當代與后代、人類未來等)上的認識,對于“空間分布”上的認識(如區域資源的隨機分布、環境格局的不平衡、發達地區和落后地區社會經濟狀況的差異等)基本上沒有涉及〔9〕,這也是目前對于可持續發展理解的一個誤區,理想的可持續發展模型應是“時間和空間有機耦合”.因此,可持續發展理論作為水資源優化配置的一種理想模式,在模型結構及模型建立上與實際應用都還有相當的差距,但它必然是水資源優化配置研究的發展方向.

  3 水資源優化配置研究的發展方向

  3.1 理論的完善與創新

  上述幾種理論,有的不科學不合理,有的不成熟不完善.可持續發展理論體現了資源、經濟、社會、生態環境的和諧發展,但目前多是理論研究和概念模型的設計,不便于實際操作.基于宏觀經濟投入產出分析的水資源優化配置,由于分析思路與目前國家統計部門統計口徑相一致,相關資料便于獲取,具有可操作實用性,但傳統的投入產出分析中未能反映生態環境的保護,不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因此,將宏觀經濟核算體系與可持續發展理論相結合,對現行的國民經濟產業以環保產業和非環保產業分類進入宏觀經濟核算,將資源價值和環境保護融入區域宏觀經濟核算體系中,建立可持續發展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勢在必行,以形成水資源優化配置新理論.這一理論體系目前實施雖然難度很大,但是只有這樣才能徹底改變傳統的不注重生態環境保護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使環保作為一種產業進入區域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水資源可持續利用.

  3.2 水質和水量問題

  水質和水量是密切相關的,離開水質談水量沒有實際意義.有關分析資料表明,在我國未來發展中,水質導致的水資源危機大于水量危機,必須引起高度重視〔2〕.例如,在水資源豐富的南方地區,在水資源開發利用中對水質保護重視不夠,存在水質性缺水.特別是平原河網地區,灌、排、提、引、蓄都是通過河網水位流量調節來實現,河道上下游、左右岸補給和排水關系復雜,水質水量問題緊密結合,考慮水質水量的河網區域的水資源優化配置難度大,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因此,在水資源優化配置過程中,應該充分重視水質問題,水質問題與環境和生態問題密切相關,實現了水質水量的優化配置,必將有利于水環境與生態環境的改善和保護,最終實現水資源開發利用的良性循環.

  3.3 水資源優化配置的全局性

  水資源優化配置是一個全局性問題,對于缺水地區,必然應該統籌規劃調度水資源,保障區域發展的水量需求及水資源的合理利用.對于水資源豐富的地區,必須努力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我國目前的情況卻不盡然,對于水資源嚴重短缺的地區,水資源的優化配置受到高度重視,我國水資源優化配置取得的成果也多集中在水資源短缺的北方地區〔5,12〕和西北地區〔13,14〕,對水資源充足的南方地區,研究成果則相對較少,但是在水量充沛的地區,往往存在因水資源的不合理利用而造成的水環境污染破壞和水資源的嚴重浪費,必須予以高度重視.例如,處于我國經濟發展前沿的廣州市,地處河網區域,其水量充沛,但由于不合理的開發利用使水環境遭受破壞,出現了有水不能用的尷尬局面,不但不利于廣州市的經濟持續發展,也必然影響全國水資源的優化配置.

  3.4 水務一體化管理

  一般而言,優化配置的結果對某一個體的效益或利益并不是最高最好的,但對整個資源分配體系來說,其總體效益是最高最好的,即存在局部最優和全局最優的問題.要實現水資源的優化配置,就必須實行水資源統一管理,以全局為重,樹立整體觀念.各地區應建立水務一體化管理的水務局,以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從水資源分散的多頭管理轉變到集中的統一管理,為水資源優化配置提供體制上的保障.

  3.5 其他問題

  作為解決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的有效措施便是跨流域調水工程的實施,這也是實現水資源優化配置的重要手段,特別對于水資源南多北少的我國尤為重要.跨流域調水必須綜合研究調入區、輸水沿線和調出區的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的保護,加強對水資源調出區經濟、社會、資源和環境等方面的研究.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水資源優化配置必須借助市場經濟杠桿才可能實現,水市場的建立和不斷完善必然有利于水資源的優化配置.由于水資源優化配置的核心之一就是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因此在水資源優化配置中必須貫徹節水高效的思想,促進節水型社會的形成和發展.還有諸如污水資源化、水權交易等問題,這些都是水資源優化配置中必須認真對待和深入分析的問題.

  4 結 語

  合理開發利用水資源、實現水資源的優化配置,是我國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根本保障.水資源優化配置是多目標決策的大系統問題,必須應用大系統理論的思想進行分析研究.傳統的水資源配置存在對環境保護重視不夠、強調節水忽視高效、注重缺水地區的水資源優化配置而忽視水資源充足地區的用水效率提高、突出水資源的分配效率而忽視行業內部用水合理性等問題,影響了區域經濟的發展和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在水資源嚴重短缺的今天,必須注重水資源優化配置研究,特別是新理論和新方法的研究,協調好資源、社會、經濟和生態環境的動態關系,確保實現社會、經濟、環境和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希望這些對你有幫助!

 


環保設備 備案號: 滇ICP備2021006107號-303 版權所有:蓁成科技(云南)有限公司     網站地圖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不作為商用,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

怀孕巨大肚子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