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所在的位置:首頁 > 行業動態  

發展低碳產業應當切實把握好哪些環節

來源:環保設備     添加時間:2022-03-29 20:58:50

  綠色環保一直是產業發展的方向,這個方向并不是因為低碳概念的興起而剛剛產生,任何一個新概念的提出都意味著新商機的誕生。然而,不能不引起注意的是,概念到現實總是需要一個實現的過程,如今在面對低碳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卻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關注。一、留意外貿出口中的綠色貿易壁壘  所謂“綠色貿易壁壘”,是指通過制定嚴格的強制性的技術標準,用以限制不符合能耗、環保標準的產品進口,這對國際貿易在客觀上形成了一種技術壁壘。WTO在《技術性貿易壁壘協議》的前言中規定“不能阻止任何成員方按其認為合適的水平采取諸如保護人類和動植物的生命與健康以及保護環境所必須的措施”。因此,發達國家采取的嚴格的綠色貿易壁壘措施,是無可爭辯的。而近年來,我國也頻頻遭遇國際綠色貿易壁壘的圍堵。有專家指出,綠色貿易壁壘已經成為了匯率之后影響外貿的第二大因素?! ‰S著世界范圍內低碳概念的提出,不符合綠色低碳理念的產品必然要遭到淘汰。而我國的產品出口目前仍大量依賴產品的初級加工,客觀上,對我國外貿出口構成了一定影響。但是,綠色貿易壁壘有別于關稅壁壘,是把雙刃劍。雖然綠色貿易壁壘是在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處于經濟與科技存在巨大反差的背景下施行的,具有隱蔽性、歧視性的特點,并將對以加工制造為主的中國企業造成一定的影響,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將推動企業加強產業升級改造,推動企業科技研發上的投入,實際上這也是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的必然趨勢?!  暗吞冀洕笔俏磥斫洕l展的必然趨勢,這對以勞動密集型企業為主,以加工制造為主體的我國中小企業帶來了巨大的挑戰。為此,我國中小企業應當未雨綢繆,加強科技研發能力,提升產品國際競爭水平,以贏得未來經濟發展的先機。二、杜絕產業轉移掩護下的“污染轉移”  在改革開放初期,一些地方盲目追求招商引資帶來的稅收,卻忽視了對環境的保護。我們一邊在享受著外商投資企業加速中國經濟發展的同時,也不得不去面對那些高污染、高耗能企業對中國環境造成的巨大破壞?! ∪缃?,中國內地再次吹響了產業轉移的號角,不能不引起我們注意的是,要謹防產業轉移成為污染轉移的借口。地方經濟發展固然重要,但是不能不因為眼前經濟利益、個人政績考慮,而忽視了對污染的把控,破壞當地環境。此舉不但不會促進地方經濟增長,相反會因環境破壞,制約地方經濟可持續發展?! ∪绻a業轉移僅僅是把高污染高排放企業,從發達地區轉移至落后地區,此舉雖然從短期來看解決了地方招商引資問題和沿海地區的產業升級、淘汰落后高耗能企業的安置問題,但其實只是把高碳從左手交到了右手,沒有任何實際意義。三、謹防以發展低碳經濟帶來負效果  發展低碳、淘汰過剩產能有可能影響我國經濟發展速度,一部分企業關停并轉將會增加就業壓力,并由此可能造成一定的經濟動蕩。因此我們必須處理發展與穩定的關系,有計劃、有步驟的實施低碳策略,且不可一擁而上、一蹴而就?! ‰S著經濟的增長,中國的能源消耗總量可能還會相對增加,但是這種增加還是一種合理的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還會有所增加。中國正處在工業化、城鎮化加快發展的關鍵階段,還不能脫離高碳發展的模式,而工業生產技術水平落后,又加重了中國經濟的高碳特征。低碳經濟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經濟發展模式,技術創新是低碳經濟的核心,企業應加強技術創新力量,加強自主研發能力,使得產品更加符合“低碳時代”要求。四、不要誤判低碳經濟發展概念  低碳經濟不單純指某個行業的低碳發展,更是產業上下游的低碳協調發展,如果把下游的耗能轉移到上游,還能算是發展低碳嗎?今年的北京國際汽車展上,各大廠商都迎合著潮流打出了低碳、環保的電動汽車牌,仿佛誰若是沒有兩個電動汽車產品便就會被市場淘汰一樣。各大媒體也將焦點對準了電動汽車,一時間,仿佛不買電動汽車便構成了低碳經濟的絆腳石,事實上真的如此嗎?  眾所周知,電動汽車的最大特點是能源替代。誠然石油的消耗與二氧化碳的排放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然而,電動汽車就真的能降低碳排放嗎?  目前中國80%的二氧化碳排放來自燃煤,超過50%的煤炭消費用于火力發電,而同時,火力發電量占到總發電量的70%以上。加之目前我國煤炭發電平均效率只有35%,在這樣的情況下,發展電動汽車,無異于增加電力消耗,同時也就意味著增加碳排放量。隨著我國城鎮化、工業化步伐的加快,電力資源將更為緊張。而在風能、核能發電尚在發展階段的我國而言,大力發展電動汽車,勢必將增加能源供需緊張形勢,相反不利于低碳產業的發展布局?! τ谡畞碚f,在不遺余力地支持電動汽車發展、支持相關企業開發新產品的同時,更需要解決源頭問題。以電動汽車為例,用煤炭替換石油的作為并不可取,電動汽車成為低碳經濟時代先鋒的前提是解決電力資源問題,否則,前景并不樂觀。五、當心低碳高“炒作”而低行動  自今年兩會開始,“低碳”字眼頻頻出現于各大媒體的醒目位置。就在這個時候,企業和地方政府也迅速完成了由“高碳”向“低碳”的角色轉變,甚至于某些房地產開發企業都打起了“低碳”的旗號,這與中國人的政治敏感度息息相關。但同時,不能引起注意的是,部分地方政府與企業將低碳作為“炒作”的手段,原來的產品,貼上低碳的標簽,便號稱低碳經濟,這只是自欺欺人罷了。中國人善于炒作概念,這大概是因為漢語的詞匯太過豐富。有些傳統我們必須傳承,有些傳統我們必須摒棄。

首先是政策,其次是市場,再就是節能減排的技術,再加上在當地政府的關系。再就是當心中國低碳產業投資中心季銘季三飛的低碳采購,入網等名義的詐騙。

 


環保設備 備案號: 滇ICP備2021006107號-303 版權所有:蓁成科技(云南)有限公司     網站地圖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不作為商用,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

怀孕巨大肚子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