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所在的位置:首頁 > 企業動態  

世博會采用了哪些低碳環保技術措施?

來源:環保設備     添加時間:2022-05-25 00:31:25

“低碳”:辦“低碳世博”,是上海世博會的宗旨之一。本次世博會期間,上汽集團的200輛燃料電池汽車和300輛電動汽車在園區內運行,500輛混合動力汽車在園區內運行。行走世博園,聞不到一絲汽車尾氣味?!把h”:在上海世博園浦東園區西側,是呈帶狀的后灘公園,它將來自黃浦江的劣五類水,通過沉淀地、疊瀑墻、梯田等不同的“濕地凈化區”,經過長達1公里的流程,變為三類凈水,日經水量達2400立方米。凈化后的水,不僅可以提供給世博公園用作水景循環用水,還能滿足園內綠化灌溉和道路沖洗等需要?!肮澞堋保荷虾J啦⿻系奶柲馨l電是使用節能技術的亮點。據介紹,世博中心太陽能光伏系統總裝機功率約1兆瓦,主題館的系統總裝機容量約2.6兆瓦,后者是目前國內單體建筑上最大的光伏建筑一體化系統。世博園內,雨能集水,晴能發電,節能“足跡”時時可尋,無處不在。中國新聞網:上海抓住世博投入綠色革命 向低碳文明螺旋式上升今年3月27日晚上8點半,全球6000多個城市相繼進入 “地球一小時”熄燈環保行動,超過10億人加入這項世界最大規模環保行動。有意思的是,這項活動也有質疑聲——按照目前模式,供電已經輸出,關掉反而是浪費。 在即將開幕的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上,有一項科技,叫“智能電網”,據介紹可以按需發電。 一個小例子,見微知著,詮釋著百年世博在今天的科技新命題:過去百年,藉由世博會的舞臺,一項項科學技術成果將人類帶入能源高消耗的現代生活模式;從今天開始,通過本屆世博展出的,不應是繼續“高速模式”的技術成果,而應是環境友好、資源節約的新科技、新生活、新未來。 對科技在人與自然關系中的重新定位、在經濟轉型中的重要作用,將是本屆世博關于科技的最大看點。 看未來的無限可能 1933年的芝加哥世博會開幕式,葉凱士天文臺用北半球最明亮大角星牧夫座α光線轉化的電信號,開啟了展區萬盞華燈、千尺噴泉。而這是芝加哥上一次主辦世博的1893年,從牧夫座α大角星“發出”的星光。另一個“恰好40年”的故事是:第一部IMAX電影從1970年大阪世博會首映,到今天IMAX版《阿凡達》一票難求?!笆啦⿻娮C著時代的進步,記錄下世界的前進歷程。它激發了人類的活力、進取心和智慧,促進人類聰明才智的發展?!泵绹翱偨y威廉·麥金萊這樣說。 從這個角度看,2010年的世博會其實是給了我們一張暢想未來的巨幅畫布,科技是畫筆,想象力是顏料,世博會展現的新奇圖面很可能就是20年后我們真實的生活形態。 上汽—通用汽車館中,2030年的交通讓人向往。到那時上海擁有5層立體交通網絡,車聯網、自動駕駛,小孩、盲人也能開車出門。新能源汽車 “葉子”身上的三大環保技術,能將高濃度二氧化碳,通過激光發生器轉化為電能,實現不可思議的“負排放”。而20年后的停車場,竟然是“掛壁式”的——汽車可以通過建筑外墻上的軌道,直接爬上自家陽臺。 “亦小亦美”的盧森堡館,帶來不用刷保護漆也能抗腐蝕的 “耐侯鋼”。芬蘭館“冰壺”外墻用木塑復合環保材料制成,可回收再利用。瑞士館外部一個個“紅點”內,分別嵌入了敏化太陽能電池制成的發光元件,可把太陽能轉化為電能儲存,通過與發光二極管相連,最終又還原成一閃一閃的光芒;放棄了空調機,藤條遮蔽下的西班牙館照得進陽光,卻感覺不到炎熱…… 配套設施都有看頭:園區內洗手間的衛生紙和擦手紙,是從廢舊牛奶包裝盒中提取的高質量纖維,經回收消毒加工后制成,它們有個好聽的名字叫“自由森林”;園區不少區域的地面,采用滲水設計,不僅不會造成積水,還能將雨水收集起來再利用…… 這種例子在世博園不勝枚舉,可以說,5.28平方公里的神奇土地上,有著關于未來的無限可能。 向低碳文明螺旋式上升 8年前,申博成功后不久,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李光明教授收到了一封來自歐洲某組織的邀請函。在那張小卡片上,他第一次接觸到“低碳”概念,“當時對方說,想來上海世博會推廣低碳理念?!? 8年后的今天,身為上海世博科技促進中心副主任的李光明欣喜地看到,低碳理念已滲透到本屆世博每個細節。數據顯示,世博園250個場館都用了非電技術空調,半年的會期內將總計減排二氧化碳4萬噸,這相當于400萬棵樹半年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等于為8個上海世博園區覆蓋了森林。 園區外,每一個普通游客也能實踐低碳理念。打開“世博綠色出行碳計算器”,只需輸入出行起點、終點、方式、人數等基本信息,就可以直接為用戶計算出二氧化碳排放量和減排量;最近推出的世博低碳交通卡,通過預付的方式,讓乘客為出行造成的碳排放 “埋單”并公開所有資金流向。 科技發明與創新是世博會最厚重的內涵之一,這是貫穿于世博會近160年歷程的主線。然而,不同的時代背景,也在不斷賦予它全新內涵。1851年5月1日,第一屆倫敦世博會召開時,32歲的英國女王維多利亞驚嘆:“多么大,多么榮耀,多么讓人感動。每一個人都會熱愛這一切……把地球上所有國家的工業聯合了起來……”工業文明輝煌時期,世博會大多展示人類借科技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無限欲望和信心,而最近幾屆世博,人類的姿態漸漸變得謙恭、平實起來,過去“一面倒”式的高歌猛進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人類在自然面前真實的兩難處境——從高碳文明向低碳文明螺旋式上升的艱難探索、城市化浪潮與低碳化努力相互依存的復雜博弈。 這種微妙變化,在2000年德國漢諾威世博會初露端倪,到2005年日本愛知世博會進一步強調;而到2010年的今天,科技重新回歸最初的工具屬性,人類將用其開創低碳生活,與自然和諧共處。 這并不是簡單地從終點又回到起點,而是世博會作為人類科學理念提升和文明發展重要驛站的明證。 抓住盛會效應 投入綠色革命 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經驗已經證明,“盛會效應”對于推動最新技術成果走入日常生活,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上海世博會恰逢高碳時代向低碳時代轉型的關節點,中國產業界不容錯過這一歷史機遇。 自2004年開始,國家科技部和上海市政府聯合多個國家部委,啟動了“世博科技”專項,聯合各大院校、企業,通過廣泛應用當代最先進的科技成果,在世博會上展示中國科技人員的智慧——第一次,詮釋世博科技主題的主角,不再僅限于西方發達國家,作為東道主的中國,也有了自己的“亮劍”。世博軸的“陽光谷”,集主動采光、自然通風和雨水收集功能于一體;中國館層層出挑的斗冠造型,巧妙的“自遮陽”體形,大幅減少了建筑整體能耗,比傳統模式降低25%以上;檢票進園時那輕輕“嘟”的一聲,是無線射頻識別技術為順利進園提供了 “通行證”;園區內的公交大巴,是剪去了大辮子的電車、喝氫氣不喝油的燃料電池客車;“一軸四館”迷人的夜景,是半導體照明技術在中國城市街區首次大規模集中應用…… 科技部部長萬鋼對此感慨地說,我們的企業最關注的是自己的技術距離國際一流還有多遠,并如何縮短這一差距。 暢銷書《世界是平的》的作者弗里德曼指出:“工業革命時期,中國在沉睡,在信息革命時期,中國剛剛醒來,而在如今,中國將要全心投入一場‘綠色革命’?!?010年,世博因科技而精彩,科技從世博再出發。(章迪思 陸綺雯)

 


環保設備 備案號: 滇ICP備2021006107號-303 版權所有:蓁成科技(云南)有限公司     網站地圖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不作為商用,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

怀孕巨大肚子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