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所在的位置:首頁 > 市場行情  

中國淡水資源的發展趨勢

來源:環保設備     添加時間:2021-12-03 00:36:43

中國水資源現狀及其發展趨勢

(一)水資源現狀

根據上世紀80年代水利部估算,全國多年平均降水量約648,降水總量6.2萬億m3。通過水循環形成可更新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資源總量合計約2.8萬億m3,并具有以下特點。

1、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偏少

我國水資源的總量不算少,但按1997年人口統計,我國人均水資源量2220 m3,相當于世界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的31%;畝均水資源量為1442 m3/畝,相當于世界平均畝均2353 m3/畝的61%。

2、時空分布很不均衡,水土資源分布不相匹配

水資源的問題與水資源的時空分布不均衡,尤其是與水土資源不相匹配有密切關系。全國十個流域可合并劃分為南方、北方及西北三個明顯不同類型區:

(1)南方片,包括長江、珠江、華東華南沿海、西南諸河四個流域,屬于人多、地少,經濟發達,水資源相對豐富地區;

(2)北方片,包括長江以北的松、遼、黃、淮、海五個流域,屬于人多、地多,經濟相當發達,而水資源嚴重短缺地區;

(3)西北片,除額爾齊斯河外都屬于內陸河流域,土地面積337萬km2約占全國的35%。屬于地廣人稀,氣候干旱,生態環境脆弱地區。該地區人均水資源不算少,耕地資源也十分豐富,但水土資源的開發利用受到生態環境的嚴重制約。



3、氣候變化對我國水資源影響

從1980年以來,北方干旱缺水與南方洪澇災害同時出現,形成北旱南澇的局面。初步估計對全國水資源多年平均總水量的影響不大。但水資源在地區上的不均衡,進一步加劇了北方水資源供需失衡的矛盾。

(二)水資源的開發利用狀況

1、供水能力

我國的供水能力從1949年的1000多億 m3增加到2000年的5531億m3。其中地表水供水量約4440億m3;地下水開采量1069億m3。



2、用水現狀

我國用水增長迅速,1949年估計約1031億m3;1997年到達5546億m3,人均用水450 m3;2002年下降到5497億m3,人均用水428 m3。其中農業用水占68%,工業用水占21%,生活用水占11%。



3、用水效率

隨著用水量的增加,用水效率逐年有所提高。但與經濟發達的高收入國家相比,我國單方水的GDP產出量仍低于發達國家。它表明隨著經濟實力的增長,通過經濟結構的調整,用水效率的提高,節水尚有較大潛力。



4、全球與其它大國用水現狀

1995年全球人口57.35億,用水36000億m3 ,人均用水628m3,其中:農業人均用水437 m3(占69.6%);工業131 m3(占9.7%); 生活60 m3(相當164l/日,占2.1%)。我國的人均用水量低于世界水平,僅為美國用水量的24%。



(三)當前面臨的主要水資源問題

1、北方干旱持續,缺水形勢加劇。地下水嚴重超采,黃河沖沙水被擠占,斷流加劇。水污染發展,生態環境惡化;

2、南方洪澇災害頻繁出現,水污染得不到控制,造成了污染型缺水;

3、西北內陸地區水土資源過量開發,荒漠化發展,生態環境惡化,出現了生態型缺水;

4、2001年全國廢污水排放總量達626億噸,全國評價河長中,Ⅳ類以上污染河長占38.6%,大部份地區供水安全得不到保證。

以水資源緊張,水污染嚴重,洪澇災害為特征的水危機,已成為我國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當我國經濟發展到目前水平的時候,必須進一步從人口、資源、環境的宏觀視野,總結經驗,調整思路,制定新的水資源戰略。

三、中國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總體戰略

中國工程院重大咨詢項目《中國可持續發展水資源戰略研究》報告提出:針對面臨的問題建議我國水資源總體戰略為,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支持我國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要從以下八個方面實行戰略性的轉變:

1、人與洪水協調共處的防洪減災戰略

要從無序、無節制的與洪水斗爭轉變為有序、可持續的與洪水協調共處。要從以建立防洪工程體系為主的戰略轉變為在防洪工程體系的基礎上,建立全面防洪減災工作體系,達到人與洪水協調共處。

2、以建設節水高效的現代灌溉農業和現代旱地農業為目標的農業用水戰略

要從傳統粗放型灌溉農業和旱地雨養農業轉變為建設節水高效的現代灌溉農業。通過建設節水高效的現代農業,我國可以基本立足于現有規模的耕地和灌溉用水量,滿足今后16億人口對農產品的需要。今后,農業水利建設的投資的主要方向,應從以開源工程和新建工程為主轉到以建設節水高效農業為主,國家應將節水高效農業建設列為國民經濟的重大基礎建設項目。

3、節水優先,治污為本,多渠道開源的城市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戰略

1997年我國城市化水平為30%,城市人口3.7億,預計2030年左右,城市化水平可能達到60%,城市人口將增加到9.6億左右。因此,城市和工業節水是今后節水的重點。必須進一步調整產業結構和工業布局,大力開發和推廣節水器具和節水的工業生產技術,創建節水型工業和節水型城市,力爭將城市人均綜合用水量控制在160m3/年以內。

同時,必須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力爭2010和2030年城市污水的有效處理率達到50%和80%以上,使水環境有明顯改善。

4、以源頭控制為主的綜合防治減災戰略

目前我國排放的污水量與美國、日本相近,而經濟發展水平卻不能與他們相比,我國為粗放型經濟增長付出了巨大的環境代價。

長期以來,采用以末端治理達標排放為主的工業污染控制戰略,已被國內外經驗證明是耗資大、效果差、不符合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應大力推行以清潔生產為代表的污染預防戰略,淘汰物耗能耗高、用水量大、技術落后的產品和工藝,在工業生產過程中提高資源利用率,消減污染排放量。清潔生產可同時獲得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對我國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5、保證生態環境用水的水資源配置戰略

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是保障我國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所必須堅持的基本方針。在水資源配置中,要從不重視生態環境用水轉變為保障生態環境用水的前提下合理規劃和保障社會經濟用水。保障生態環境需水,有助于流域水資源可再生性維持,是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主要基礎。

6、以需水管理為基礎的水資源供需平衡戰略

對水資源的供需平衡,要從過去的以需定供,轉變為在加強需水管理,提高用水效率的基礎上的保證供水。目前,我國的用水效率還很低,節水還有很大潛力,節約用水和科學用水應成為水資源管理的首要任務。

根據預測,我國用水高峰將在2030年左右出現,農業用水總量與現在的規模相仿,為4200億m3左右;工業用水從現在的1100多億m3,增加到2000億m3;城鄉生活用水從現在的500多億 m3,增至1100億m3左右;考慮到未來發展前景的不確定性,估計全國用水總量有可能達到7000~8000億m3,較現在增加1300億~2000億m3,人均綜合用水量400~500m3。

上述估計的需水量,已接近可合理利用水量的上限。因此,必須嚴格控制人口的增長,同時加強需水管理,做到人口達到零增長后,需水也可達到零增長。

7、解決北方水資源短缺的南水北調戰略措施。

8、與生態環境建設相協調的西部地區水資源開發利用戰略。

根據分析,當我國人口增至16億時,人均水資源降到1760m3,已接近國際公認的水資源緊張標準,形勢十分嚴峻。經研究后認為:在加強管理,加大投入、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和注重保護的前提下,我國有條件在人均用水量400~500m3的基礎上,實現第三步戰略目標和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四、需要優先研究的重大科技問題

1、水資源演變規律的研究。

研究氣候持續干旱和大規模的抗旱活動條件下,水資源衰減和流域水循環演變發生明顯變化的規律,為水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提供科學依據。

2、水生態環境問題

研究水與生態系統相互作用的模式機理過程與效應問題;研究生態保護準則,區域生態環境發展趨勢預測及評價方法,與區域生態環境需水量的計算方法。

3、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問題

在流域尺度上研究水資源系統、經濟社會系統、生態環境系統在其運動發展過程中的相互依存與相互制約的定量關系。



4、農業水資源的高效利用

研究的主導方向為:灌溉水資源合理開發和優化配置技術研究;老灌區節水改造技術研究;高效輸水灌溉系統新技術研究;田間節水灌溉新技術研究及設備產業化,節水管理新技術研究,改善農田生態環境關鍵技術的研究。

5、加強水資源的監測、預報、調度工作

隨著新水法的頒布,需要全面加強水資源供、用、耗、排等方面的監測工作,水質污染和地下水的監測工作尤其需要加強。水資源的水量和水質的預報、預測工作也應當逐步開展。水量應結合水質要求進行合理調度。

為改變相應落后的水資源監測手段,應全面提升監測和信息應用水平研究開發水資源監測技術和信息共享平臺,以提高我國水資源監督和管理能力,為現代化水資源管理提供全面的科技支撐。

 


上一篇:我國環境污染現狀

下一篇:返回列表

環保設備 備案號: 滇ICP備2021006107號-303 版權所有:蓁成科技(云南)有限公司     網站地圖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不作為商用,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

怀孕巨大肚子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