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所在的位置:首頁 > 市場行情  

地質與水文資料的獲取方式有哪些?

來源:環保設備     添加時間:2023-01-21 07:55:24

遙感是以航空攝影技術為基礎,在本世紀60年代初發展起來的一門新興技術。開始為航空遙感,自1972年美國發射了第一顆陸地衛星后,標志著航天遙感時代的開始。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目前遙感技術已廣泛應用于資源環境、水文、氣象,地質地理等領域,成為一門實用的,先進的空間探測技術。

遙感是利用遙感器從空中來探測地面物體性質的,它根據不同物體對波譜產生不同響應的原理,識別地面上各類地物,具有遙遠感知事物的意思。也就是利用地面上空的飛機、飛船、衛星等飛行物上的遙感器收集地面數據資料,并從中獲取信息,經記錄、傳送、分析和判讀來識別地物。

遙感技術主要特點為:

1.可獲取大范圍數據資料。遙感用航攝飛機飛行高度為10km左右,陸地衛星的衛星軌道高度達910km左右,從而,可及時獲取大范圍的信息。例如,一張陸地衛星圖象,其覆蓋面積可達3萬多km2。這種展示宏觀景象的圖象,對地球資源和環境分析極為重要。

2.獲取信息的速度快,周期短。由于衛星圍繞地球運轉,從而能及時獲取所經地區的各種自然現象的最新資料,以便更新原有資料,或根據新舊資料變化進行動態監測,這是人工實地測量和航空攝影測量無法比擬的。例如,陸地衛星4、5,每16天可覆蓋地球一遍,NOAA氣象衛星每天能收到兩次圖象。Meteosat每30分鐘獲得同一地區的圖象。

3.獲取信息受條件限制少。在地球上有很多地方,自然條件極為惡劣,人類難以到達,如沙漠、沼澤、高山峻嶺等。采用不受地面條件限制的遙感技術,特別是航天遙感可方便及時地獲取各種寶貴資料。

4.獲取信息的手段多,信息量大。根據不同的任務,遙感技術可選用不同波段和遙感儀器來獲取信息。例如可采用可見光探測物體,也可采用紫外線,紅外線和微波探測物體。利用不同波段對物體不同的穿透性,還可獲取地物內部信息。例如,地面深層、水的下層,冰層下的水體,沙漠下面的地物特性等,微波波段還可以全天候的工作。

用處:

一、遙感在資源調查方面的應用

遙感在資源調查中可發揮很大的作用,特別在自然資源調查中,近年來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和可觀的效益。其主要表現在國民經濟建設中的農業、林業、地質礦產及水利建設等部門中。

(一)在農業、林業方面的應用

遙感在農林方面的應用主要是在農、林土地資源調查、土地利用現狀調查、農林病蟲害、土壤干旱、鹽化、沙化的調查及監測,以及農作物長勢的監測與估產、森林資源的清查等方面。近年來,在牧場草場資源調查、短中期農林災害、農用水資源,以及野生動物生態環境調查等方面也相繼開展工作,取得了成果。

遙感在土地資源與土壤調查中,得到廣泛應用。遙感加快了調查工作的進度,工作精度、質量也有很大提高。例如,我國利用560幅陸地衛星圖像,僅用兩年時間完成了全國15種土地利用類型的分析和量算統計工作,提供了全國和分省的土地利用基本數據和有關圖件。

作物估產是體現遙感在農業方面綜合應用的最好例證。自1974年以來,美國、前蘇聯、阿根廷、中國、日本、印度等國先后進行了不同范圍、不同作物的估產工作。美國對世界小麥產量的估產精度已達90%以上,并擴大到對玉米、大豆等八種以上作物的估產。我國于1983—1986年在京津冀進行跨省市的統一網絡較大范圍冬小麥遙感估產試驗,精度也超過90%。

遙感在林業上的應用也很廣泛。例如,我國近年完成的“三北”防護林遙感綜合調查。在包括西北大部、華北北部和東北西北部總面積為128萬平方公里的“三北”造林一期工程的調查中,完成了對現有防護林類型、分布、面積和保存率;草地數量、質量和分布;土地資源類型、分布、數量及利用現狀的調查。提供了200余幅各類遙感專題系列圖,并建成了全區資源與環境信息系統,為掌握防護林區現狀、林區的進一步發展和規劃奠定了基礎。

(二)在地質礦產方面的應用

遙感在地質及其礦產資源方面的應用主要表現在基礎地質工作、礦產地質工作,以及工程地質、地震地質、災害地質的地質綜合調查等方面的應用。遙感已成為地質礦產調查研究中的一種先進工作手段和重要方法。

遙感圖像視域寬闊,客觀真實地反映出各種地質現象及其相互間的關系,形象地反映出區域地質構造,以及區域構造間的空間關系,為跨區域甚至全球的區域地質研究提供了極有利的條件和基礎。例如近年來對雅魯藏布江深斷裂帶的延伸和走向的研究、郯 斷裂的延伸和走向問題的論證,以及重新修編的1∶400萬中國構造體系圖的工作,都是建立在遙感圖像基礎上的新的認識和發現的體現,解決了一些地質學界長期爭論或按常規很難解決的問題。遙感為持不同學術觀點的地質學者提供了一個可共同參照的基礎,推動和促進了地質學的發展。

遙感在礦產地質工作中的應用已取得許多成果,獲得了一致的好評。例如,我國地礦系統采用遙感地質調查方法,在小秦嶺金礦田地區劃分出線性構造1030條,環形構造138個,古采峒1000余處;綜合化探、物探成果提出13個遠景地段。經檢查發現含金石英脈帶、蝕變構造帶22條,已見金礦3處,全部工作僅歷時一年時間。又如:煤田總公司在東北大興安嶺西坡,采用遙感地質方法圈定出17個含煤盆地,其中4個屬新發現,新增儲量540億噸。類似的實例不勝枚舉,遙感地質方法已成為礦產地質工作的重要方法。

工程地質、地震地質、水文地質以及災害地質等綜合地質調查中也廣泛地應用了遙感這一現代化手段。僅在1980—1985年期間,地礦部遙感地質工作者就為較大工程做了工程穩定性評價課題13個,研究大型滑坡4個。地礦部遙感中心在長江三峽的重慶至宜昌間先后進行了彩色及側視雷達成像飛行。利用獲得的資料對三峽庫區進行了詳細的工程地質判讀分析,對新灘坡體的形態、形成機理及發展趨勢作了較為詳細的分析,為國家提供了有關三峽工程建設的基礎資料。

基于遙感在地質礦產調查中廣泛的應用以及取得的顯著效益,我國地勘部門相繼成立了專業的遙感應用和科研機構,遙感地質隊伍也不斷擴大,成果累累,展現出遙感在地質礦產資源方面美好的發展前景。

(三)在水文、水資源方面的應用

遙感在水文水資源方面的應用,如水資源的調查、流域規劃、水土流失調查、冰雪監測、??诤0稁Ъ皽\海地形調查、海洋調查研究等方面,都能發揮重要作用。特別是在人類足跡難以到達的荒涼地區,遙感技術可成為水文水資源調查的有效手段。例如,我國青藏高原在以往300年來先后經歷了150多次探險考察,曾查出500多個湖泊,而近年來采用航空像片、衛星圖像判讀,不僅對這些湖泊的面積、形狀進行了修正定位,而且還補充了地面考察或地圖上未標明的300多個湖泊。

遙感圖像,特別是紅外遙感圖像在識別含水層、判斷充水斷層、查明富水地段位置方面是很有利的。例如,美國在夏威夷群島,利用紅外遙感發現了200多處地下淡水出露點,從而解決了該島對淡水的需求。我國在大連地區開展航空熱紅外遙感試驗,在該地區沿海共發現22處從未有歷史記錄的淡水泉點,通過對這些泉點的分析,確定了地下淡水排泄地段,為解決沿海地區人畜飲水水源提供了一個重要途徑。

利用遙感圖像進行海岸帶岸線測量、河口及近岸懸浮泥沙運移,以及海洋環境監測,諸如海水溫度、鹽度、水深、洋流、波浪、潮汐等海洋諸要素的測量,都可發揮重要作用,對海洋的開發具有重要意義,特別是遙感圖像可提供大尺度、現實性強、多層次、全天候、客觀逼真的豐富信息,為海洋研究及指導海洋漁業生產提供了基礎。

二、遙感在環境監測評價及對抗自然災害方面的應用

(一)在環境監測方面的應用

遙感在環境監測中主要是利用遙感提供的瞬間成像的大范圍圖像,對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土地污染以及海洋污染等進行監測。由于遙感所提供的信息快速及時,現實性好,以及真實客觀、形象的特點,可實時地了解和掌握污染源的位置、污染物的性質、污染物的動態變化,以及污染對環境的影響,為及時采取防護或疏導措施,以及環境評價提供了基礎。例如,地礦部水文方法隊與地質遙感中心合作,對長江下游蘇州河口至吳凇口的水污染現狀做了調查研究,他們利用航空熱紅外掃描圖像,共判讀出異常點29處,繪制了約25公里江段的污染判讀圖。他們還對北起大連,南至海南島海岸沿線的港口及海上平臺對海水的污染情況進行了航空紅外監測,為國家海洋局執法提供了依據。

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是一項規模宏大、技術復雜、具有重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巨大工程,但是,在長江干流上興建三峽大壩,必將對其生態、環境及社會產生深刻地影響。為此,在系統地開展三峽工程對生態與環境的影響及其對策的研究中,以及在實地調查工作中都采用了遙感綜合分析的方法,充分發揮了遙感在三峽環境論證與信息儲備中的作用。并在庫區環境本底調查、環境演變分析、環境動態監測等方面取得許多明顯成效,為我國三峽工程的科學決策提供了可靠的資料和基礎。

近年來,我國相繼在長春、太原、北京、天津、廣州等大中城市,利用航空遙感進行城市環境的監測和評價,這標志著我國遙感在環境監測方面的應用正向更為廣泛深入的方向發展。

(二)在對抗自然災害中的應用

自然災害是指環境異?;颦h境的突發性變化,給人類生活和生存帶來的災難。近年來遙感技術在預報災害方面取得很多重要成就,成為預報自然災害的有力工具和手段。

氣象衛星當前已進入業務性運轉,形成多層次的預報網絡,在災害性天氣監測、天氣分析預報、氣象研究等方面,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國“風云一號”“風云二號”氣象衛星的研制和相繼發射成功,標志著我國的氣象預報技術已從單項、短期、小范圍的預報發展成綜合性、中長期、大范圍的準確預報。為我國的旱情、洪水,以及滑坡、泥石流和病蟲害的準確預報提供了可靠資料,為采取減災措施提供了可靠基礎。

森林火災一直是威脅林業建設的重要災害之一,早在70年代,我國就進行機載遙感—林火探測實驗,在3000米高空通過熱紅外傳感器可發現地面 0.1平方米的火源。1987年5月,黑龍江省大興安嶺森林特大火災中,遙感在準確確定火源位置、范圍,以及火源蔓延趨勢,為撲滅大火提供及時準確的火情信息上,以及在監測火勢發展,災后評估火災損失和恢復重建規劃方面,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獲得顯著的社會經濟效益。

近年來,在利用多時相遙感資料和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對黃土高原水土流失進行綜合調查和研究;利用全球定位系統(GPS)技術,監測地殼及其板塊的運動,進行大區域的地球動力學研究,探索地震的發生機理,進行地震的中長期預報;利用多時相大比例尺航空遙感圖像結合氣象預報資料和地面勘查進行滑坡、泥石流的調查與監測,保障重點工程及鐵路沿線的安全;以及利用遠距離衛星通訊技術,提高災害預報的及時性和準確性,為救災和決策提供依據等方面,都取得很大成效和重大的進展。

三、遙感在區域分析及建設規劃方面的應用

遙感圖像是地表面一定區域景觀的真實、客觀的記錄和形象顯示。地理學區域分析亦充分利用和發揮了遙感圖像的這一特點和優勢,成為遙感在地理學應用的重要方面。例如,我國早期開展的滕沖、長春、新疆及長江中下游地區的遙感試驗,以及近年來開展的黃土高原遙感綜合調查,“三北”防護林遙感綜合調查等大型遙感工程中,都是以遙感區域分析為先導,以區域分析為基礎,取得的成果。我國在遙感的區域分析應用中,已形成一定特色,進入世界先進水平行列。

近年來隨著城市化及城市建設的熱潮,城市遙感方興未艾。城市遙感可提供諸如城市土地利用現狀,城市用地分析,城市環境監測及評價,城鎮布局結構分析,城市道路交通分析,城市人口分析及城鎮的生態分析等城市發展的基礎信息,為城市建設規劃及決策服務。例如,由北京市政府和地質礦產部、城鄉建設部聯合組織實施的“北京航空遙感(8301工程),于1983年開始遙感飛行,到1986年底,在城市環境地質、城市建設、農業水利建設、生態環境、影像地圖以及文物、古建筑等諸多方面,共獲得41項研究成果,有23項填補了北京市基礎資料的空白,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繼北京市之后,城市遙感在全國各大、中城市較為普遍地開展起來,并在應用的深度和廣度上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特別是隨著城市遙感應用的深化,城市地理信息系統的建立及在城市總體規劃、城市建設的輔助決策中的應用,將城市遙感應用提高到一個更高層次的階段。

四、遙感在全球性宏觀研究中的應用

遙感的全球性研究雖然目前尚未系統地進行,形成規模。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特別是諸如世界人口增加,資源危機,環境惡化等一系列涉及全球性的問題,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全球性研究(Global Study)已提到日程上,得到世界各國普遍的重視,全球性研究必將有一個較大的發展。

全球研究的目的主要是宏觀地、整體性地對人類賴以生存的巖石圈、大氣圈、水圈、生物圈的研究,以此帶動區域性研究的深化,促進全球環境的改善。因此,這無疑為遙感發揮自身的特點和優勢,開拓的又一應用領域。遙感可為全球研究提供各種便利條件,促進全球性研究的進一步開展和深化。例如,可利用遙感全球定位系統(GPS)監測和研究板塊的運移,深大斷裂活動,研究環形構造的成因及其機制;利用氣象衛星資料及其它遙感信息,進行全球性氣象研究及世界災情的預報;海洋動力學研究,地球表面固態水的分布,世界冰川的進退,以及世界大環境的監測和治理等。遙感必將在全球性研究中發揮出更大的作用,做出更大的貢獻。

當前,全球性研究已陸續開展,1992年已確定為國際空間年(ISY);一種全新的數字式全球變化百科全書將問世,它將說明遙感可以對監測全球變化做出的貢獻。我國已決定積極地參與“地圈與生物圈”(IGBP)、“國際空間年”(ISY)、“國際減災十年”等科技項目合作。承接全球變化地圖集與全球變化電子百科全書等部分項目的工作。中國將對全球性研究作出貢獻。

五、遙感在其它方面的應用

(一)在測繪制圖方面的應用

航空攝影測量一直是測繪制圖的一種主要資料來源和重要的技術方法,形成了完整而系統的學科體系。當代遙感的發展使測繪制圖的資料來源更為多樣化,資料的準確可靠性及其快速及時性和適時動態性等方面都有較大的改觀;成圖周期大為縮短;影像地圖、數字地圖等新圖種和制圖新工藝大量涌現,使測繪制圖產生了新的變化和進展。例如,我國依據近年來所發射的衛星獲得的圖像,完成了黃河三角洲1∶5萬,1∶10萬地圖的編制,繪制完成了我國第一幅南沙群島影像地圖。遙感還能在各種氣候氣象條件復雜,常規方法難于進行工作的地區獲得資料,填補地面工作的空白。例如,巴西亞馬孫河流域有近500萬平方公里的熱帶雨林區,那里人煙稀少,云霧終日不散,常規測量工作難于進行。利用遙感側視雷達技術,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就完成了該地區1∶40萬雷達掃描成像工作,取得了有價值的資料,為該地區測量制圖提供了基礎。利用遙感圖像進行各種專題圖的編制,以及編制中小比例尺大區域的?。▍^)、全國乃至大洲影像地圖已較普遍,西歐各國已應用SPOT衛星資料修編和更新1∶5萬地形圖等。隨著遙感信息在空間分辨率、光譜分辨率以及時相分辨率方面的提高,遙感將為測繪制圖技術的發展應用,開拓出更加美好的前景。

(二)在歷史遺跡、考古調查方面的應用

近年來在進行野外考古調查中,配合應用遙感圖像分析,發現了許多重大的歷史遺跡,取得顯著的成果。例如,英國遙感專家通過計算機增強的衛星圖像,在英國倫敦以北約30公里的地下發現了羅馬時代的古城堡遺跡。我國也曾利用遙感提供的信息,進行北京圓明園遺跡考察,長城遺跡的考察,以及內蒙古金代古城的發現等方面取得很好的效果。遙感為野外考古調查帶來了變革,成為考古工作者有力的工具和手段,促進和加快了野外考古工作。

(三)軍事上的應用

遙感在軍事上的應用是不言而喻的。事實上,軍事應用是遙感最早最成功的應用,今天遙感的發展是得利于遙感軍事上成功的應用而迅速發展起來的。目前,發射的繞地球運行的衛星,絕大部分是與軍事有關的。當今戰爭的勝負,不僅決定于軍事實力(人力、武器)的對比上,準確可靠的信息獲取,傳輸和決策對戰爭的勝負起著關鍵性的作用。英國、阿根廷的馬島戰爭、中東戰爭,以及海灣戰爭都充分證實了遙感在軍事戰爭中所起到的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地質與水文資料的獲取方式:

1、去當地的水文局咨詢獲取,一般這種方式不是得到最新的數據;

2、采用堪探。物探、化探、遙感。、地震波。、電測。、實地調查、類比等手段來獲取最新的數據。

二、地質與水文資料的內容:

(一)土的物理力學性質指標

⒈土的物理性質指標

常用的土的物理性質指標主要有:顆粒組成、比重(Gs)、濕密度(ρ)、干密度(ρd)、含水率(ω)、界限含水率(塑限含水率ωP、液限含水率ωL)、孔隙率n、有效孔隙率ne、飽和度Sr、不均勻系數Cu等。這些均為堤防安全復核計算和除險加固設計時可能用到的資料。

⒉土的力學性質指標

常用的土的力學性質指標主要有:滲透系數(k)、抗滲強度、抗剪強度指標(凝聚力c、內摩擦角Ф)、壓縮系數等。這些指標主要用于滲流及滲透穩定計算、抗滑穩定分析與沉降計算中。

(二)土的水理性質及水質分析

對黃土和分散性粘土應了解其濕陷特性、崩解和濕化特性等。這些特性對工程有重要意義。

水質分析的目的主要是為灌漿材料、防滲墻材料以及減壓井的防化學淤堵設計提供資料。

(三)堤防的工程及水文地質剖面

堤防的工程及水文地質剖面是進行堤防安全復核和除險加固設計所必需的資料,應根據工程及水文地質勘察資料并經概化后得到。主要包括堤身和堤基的土層分布、分層厚度,地下水的分布、運動規律及邊界條件等,加上通過試驗得到的各土層的物理力學性質指標就構成了完整的工程及水文地質剖面圖。

1、最有效的辦法是堪探.

2、物探。

3、化探。

4、遙感。

5、地震波。

6、電測。

7、實地調查。

8、類比。

 


環保設備 備案號: 滇ICP備2021006107號-303 版權所有:蓁成科技(云南)有限公司     網站地圖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不作為商用,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

怀孕巨大肚子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