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所在的位置:首頁 > 市場行情  

青島市資源開發與地質-生態環境的保護對策

來源:環保設備     添加時間:2022-04-15 11:57:49

一、地下水資源的開發與保護

總結20多年來青島市地下水資源開發過程中的實際經驗和體會,結合青島地區的具體自然條件和地質水文地質條件,對青島地區水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與保護提出以下幾點方案:

1)地表水、地下水并重;

2)合理調配、節約用水;

3)合理利用地下水儲存量;

4)增大天然補給量;

5)防治污染。

二、土地資源的開發與保護

從青島地區的自然環境與自然資源現狀出發,結合當地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需要,對土地資源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與開發利用和保護,充分發揮區位優勢,使資源綜合效益最大化,以有利于環境質量的改善和生態平衡,以便推動地區社會經濟的穩定、協調發展。

青島地區的土地資源規劃可分為工業城鎮區、開發區及工業園、農業區、對外交通用地區、旅游度假區及海水養殖區,現從地質環境角度,對各類區土地資源的開發與保護簡述如下:

1.工業城鎮區

工業城鎮區土地資源的開發與保護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城鎮規模不宜過大,人口規模要適當控制,生產、生活用水應以引客水和本地開源節流相結合。

2)嚴格控制企業排污,加大治理力度,盡量減少排污對土壤、水體等環境造成的環境污染。

3)耗水量較大的工業項目應盡量安排在遠離青島市區和距離水源較近的城鎮地段。

4)地勢低洼地段應考慮防風暴潮和洪水的侵害。

2.開發區及工業園

開發區及工業園土地資源的開發與保護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開發區及工業園的開發建設對土地資源的破壞較為嚴重,植被缺乏,對自然風貌影響較大,建議加強綠化及建造人工景點,加強水土保持工作。

2)開發區建設過程中應注意道路邊坡、原有采石場邊坡及建筑基坑和場地邊坡的穩定性,防止崩塌、滑坡的發生。

3)嚴格控制企業排污,盡量減少對土壤、水體等環境的污染。提高海水利用量和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

3.農業區

農業區土地資源的開發與保護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農業布局應合理配置,結合當地土地資源狀況,選擇適宜的種植模式。

2)盡量減少農藥、化肥施用量,嚴禁使用高殘留的劇毒農藥,提倡使用有機肥,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3)積極開展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既可使農業高產、豐產,又可減少水土流失,保護土地資源。

4.對外交通用地區

對外交通用地區土地資源的開發與保護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地形坡度較陡的巖質岸區,應注意軟弱結構面和邊坡的穩定性,防止崩塌、滑坡的發生;海相淤泥質土發育地段,不宜作為建筑物天然地基,應進行適當處理。

2)地勢低洼區應注意防范風暴潮和洪水的侵害。

3)沿海咸水區應注意防范海(咸)水對建筑材料的腐蝕性侵害。

5.旅游度假區

旅游度假區土地資源的開發與保護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嚴禁在規劃區內采石、采砂,關閉已有采石、采砂場,加強復墾、植樹造林,保護自然風景資源。

2)詳細調查區內危巖體分布情況,防止產生巖體崩塌與滑落。

3)生活垃圾、污水、旅游垃圾應集中處置,減少旅游污染。

6.海水養殖區

海水養殖區主要位于沿海灘涂地帶,均處于高潮灘分布區,地勢平坦,海水鹽度適中,營養豐富,溶解氧含量較高,污染輕微,地形和底質條件優越。海水養殖區的開發與保護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養殖區及附近應杜絕污染源的存在,防止海水污染。

2)養殖區應避開河流河道,以免影響汛期行洪。

3)預防風暴潮及洪水侵襲。

4)養殖區距離海岸不宜過遠,尤其在砂層分布區不宜修建養殖區,以免引起海水倒灌。

5)養殖區與旅游度假區應統一安排,合理規劃,以免影響整體結構。

三、礦產資源開發應預防次生地質災害的發生

青島市石墨礦儲量居山東省之首,另有金礦、花崗巖、大理巖、建筑用砂等,以露天開采為主,主要分布于萊西、平度等地。露天采掘礦坑及堆土,除占據大量土地破壞植被、地表形態外,嚴重的甚至引起工農業爭地的矛盾,露采排土增加了地面的水土流失量。據有關資料分析,采區比未采區水土流失量增大約1000倍,由于機械排土能力差,還易產生滑坡和巖崩。

1.復墾

露天開采嚴重破壞了原有的地形地貌和生態平衡,礦區復墾日益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如農業種植、植樹造林等,還可用于養魚,實現山地農業結構的立體布局。因地制宜,統一規劃,杜絕各自為政,進行綜合治理,這是解決工農業爭地矛盾的好辦法,是重建生態平衡、控制水土流失的重大戰略措施。

至2000年,青島市歷年采礦占用土地總面積1830hm2,每年都有大量的新尾礦產生,今后要注意將尾礦作為礦坑的充填物料進行復墾造田,對已有的尾礦山(堆)要推平覆土,恢復耕種或造林綠化、杜絕新的尾礦堆出現,將單純的排尾系統改造為排尾覆田系統,變害為利,形成良性循環,但對面積、深度較大的礦坑也不必過分強調復墾,可進行修整用以發展漁業或旅游業,還可以調節局部小氣候。

2.嚴格控制礦山排污

青島地區的礦山企業雖然規模、總量不大,但分布比較集中,大多集中分布在萊西、平度等地,礦山污染、侵占耕地、過度開發等現象日益嚴重,為防止或減少污染,首先要嚴格管理,嚴格控制工礦企業的發展規模,對礦山污染大戶應限期達到排放標準要求,嚴格執行有關礦產、土地管理法規,工礦企業的新建、擴建,都必須充分考慮環境容量,切不可只顧眼前的經濟利益,忽視長遠的生態效益。

3.確定合理的排水系統

大氣降水、地表徑流與礦坑、礦渣堆的關系是影響水環境的一個重要因素。特別是露天采礦,防止地表徑流流入采場顯得尤其重要,要采取好防滲、排水措施,設立專門性的排水系統。對已停采的礦坑,應采用封閉的方法,進行密封處理,不使地表徑流進入礦坑,阻止或減少對水環境的污染。

4.尾礦的綜合開發利用

為了減少尾礦石堆放對礦山環境的影響,要充分利用尾礦石,在各種可能的利用途徑方面進行研究,推廣、開發新的利用途徑,除用于鋪路材料、制造建筑材料的原料(如預制件、磚瓦等)外,還可在化工、機械行業利用方面進行綜合利用研究。

5.崩塌預防

露天采礦區山體的開裂以致崩塌破壞,影響到地表山體的穩定。露天開采塑造了邊坡,隨著開挖的深度不斷增大,嚴重地破壞了地應力的自然平衡,可導致人工邊坡的變形、破壞和滑移。露天礦邊坡破壞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沿具有明顯滑面的邊坡失穩、破壞;二是蠕變坍塌變形直至破壞,這首先是產生裂隙,然后邊坡上的巖體發生傾倒破壞、膨脹,局部出現滑移,最后導致崩塌,其發展的危險程度隨開挖加深而加劇,嚴重的甚至導致滑坡、渣石流。為預防崩塌的發生,首先應查明礦區及附近的地質條件,特別是要查明軟弱結構面的性質、產出狀態以及對邊坡穩定性的影響程度,有預防地進行開采;再就是在開采過程中要使邊坡坡度做到經濟、合理、可行,以防邊坡產生蠕變破壞。

四、地質-生態環境治理保護對策

青島地區地貌類型復雜,環境地質問題較多,不同地段影響生態地質環境質量的問題也不同,為了確定切實合理可行的地質-生態環境保護對策,供有關決策部門參考,根據不同地段存在的主要地質-生態環境問題將青島地區劃分為3個大區,即重點保護區、治理保護區和重點治理區,進一步劃分為7個重點保護亞區、7個治理保護亞區和5個重點治理亞區。其中治理保護區和重點治理區保護對策如下:

1.治理保護區地質-生態環境治理保護對策

治理保護區為地質-生態環境質量中等—較差區,分布于重點保護區和重點治理區的中間地帶,主要位于膠萊盆地和山前平原區及部分低山丘陵區,根據存在的生態環境地質問題的不同劃分為7個治理保護亞區,分別提出治理保護對策。

(1)嶗山東南部崩塌治理與旅游資源保護亞區(Ⅱ1)

該亞區位于嶗山東南部中低山區,生態地質環境質量中等。該亞區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地表切割深度較大,坡度較陡,在風化作用、水流動力影響下,具有潛在的崩塌等環境地質問題。該亞區的治理保護對策是在景點建設時應注意潛在崩塌的危害,繼續加大植樹造林力度,減少旅游污染等。

(2)大澤山外圍礦山地質災害治理保護亞區(Ⅱ2)

該亞區位于平度、萊西北部大澤山外圍,呈環帶狀,地貌類型屬低山丘陵區,生態地質環境質量較差。該亞區分布有石墨、金、花崗石、大理石等多種礦產資源,開采過程中形成了較多采礦坑、礦渣堆,為潛在礦山地質災害易發區,采選礦過程中排放的大量廢水使地表水、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該亞區的治理保護對策是規范采礦采石點,礦區復墾植樹造林,嚴格控制礦山排污及開展尾礦的綜合開發利用等。

(3)北部平原農業生態治理保護亞區(Ⅱ3)

該亞區位于大澤山外圍山前沖洪積平原、萊西—姜山—太祉莊—馬店—膠州及河套—樓子疃一帶剝蝕堆積準平原區,生態地質環境質量中等。該亞區內植被以農作物為主,沖洪積平原部分地段地下水遭受污染,地下水質量稍差,局部剝蝕堆積平原區有少量采礦采石坑及高氟區分布。該亞區的治理保護對策是嚴格控制鄉村企業排污,嚴格控制農藥化肥施用量,高氟區宜引用客水等。

(4)大沽河下游西側地下水高氟治理保護亞區(Ⅱ4)

該亞區位于蘭底、郭莊—北王珠一帶,地處平度南洼東段、大沽河中下游西側,地貌類型屬沖洪積平原區,生態地質環境質量中等。該亞區內植被以農作物為主,地下水中含氟量較高,地下水質量較差。該亞區的治理保護對策是引用客水資源,嚴格控制農藥化肥施用量等。

(5)小珠山、鐵镢山外圍自然生態治理保護亞區(Ⅱ5)

該亞區位于膠南及膠州的小珠山、鐵镢山外圍和即墨店集—王村丘陵殘山及山前沖洪積平原區,生態地質環境質量中等。該亞區存在少量采礦采石坑,沖洪積平原區部分地段地下水受不同程度的污染,地下水質量稍差。該亞區的治理保護對策是關閉采礦采石點,嚴格控制鄉村企業排污,復墾植樹,加大植樹造林力度等。

(6)青島城郊地下水污染治理保護亞區(Ⅱ6)

該亞區位于青島市城區、高科園及李村—城陽—即墨一線,地貌類型屬丘陵殘山、剝蝕堆積準平原和山前沖洪積平原,生態地質環境質量中等。該亞區多為城區建筑所覆蓋,地表水、地下水均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城區外圍有少量采礦采石坑。該亞區的治理保護對策是嚴格控制各類企業的排污,將已關閉的采石坑復墾植樹,進一步加大植樹造林力度等。

(7)濱海地帶地下水資源治理保護亞區(Ⅱ7)

該亞區位于各個河流的下游沿海地帶,從膠南、黃島、膠州到城陽一帶及金口—王村附近,地貌類型屬濱海沖積平原,生態地質環境質量較差。該亞區存在的主要環境地質問題為地表水、地下水均有一定程度的污染,距離海(咸)水區較近,地下水開采易引起海(咸)水入侵。該亞區的治理保護對策是嚴格控制鄉村企業排污,嚴格限制或杜絕地下水開采等。

2.重點治理區地質-生態環境治理對策

重點治理區為生態地質環境質量差區,主要分布于工作區西北部的平度市西部、濱海地帶海(咸)水入侵區,根據其存在的生態環境地質問題的不同劃分為5個重點治理亞區,分別提出不同的治理對策。

(1)膠州灣北岸濱海地帶海(咸)水入侵重點治理亞區(Ⅲ1)

該亞區主要位于膠州灣北岸及大沽河下游地帶,地貌類型屬濱海平原。該亞區多為原生咸水區和海(威)水入侵區,近海地帶地表多分布有鹽田,土壤鹽漬化和沼澤化較重。該亞區的重點治理對策是合理開采地下水、引用客水資源、進行地下水人工回灌、擴建地下截滲墻等。

(2)大沽河中上游孫受-樸木段地下水污染重點治理亞區(Ⅲ2)

該亞區位于大沽河中上游孫受-樸木段沿河兩岸,地貌類型屬沖洪積平原區,生態地質環境質量較差。該亞區內地下水污染是最重要的環境地質問題,大沽河接收上游萊西市和沿途各鄉鎮排放的污水,并通過河床滲漏補給地下水,造成地下水污染較重。該亞區的治理保護對策是嚴格控制萊西市及沿河各鄉鎮企業的排污、加大治理力度、嚴格控制農藥化肥施用量等。

(3)平度南洼地下水高氟、漏斗重點治理亞區(Ⅲ3)

該亞區位于北膠萊河東岸,平度市蓼蘭、中莊及周圍地區,地貌類型為山前沖洪積平原。該亞區地下水含氟量高,地方性氟中毒癥明顯;由于過量開采地下水,形成平度南洼降落漏斗,這是青島地區現有的唯一降落漏斗;該亞區部分地段還存在地表水及地下水污染、潛在礦山地質災害和潛在沙化。該亞區的重點治理對策是引用客水資源,嚴格控制企業污水排放,嚴格控制礦山開采,植樹造林防風固沙等。

(4)平度明村七日潭礦山地質災害重點治理亞區(Ⅲ4)

該亞區位于平度市明村—張舍—灰埠一帶,地貌類型屬剝蝕堆積準平原,局部有剝蝕殘山。該亞區石墨礦比較豐富,并有大理石礦、螢石礦等,由于礦山開采造成該亞區礦坑、礦渣堆密布,植被、山體破壞,并伴有地下水污染,為潛在礦山地質災害易發區。該亞區的重點治理對策是規范采礦點、礦區復墾、嚴格控制礦山排污及開展尾礦的綜合開發利用等。

(5)平度灰埠-新河重點治理亞區(Ⅲ5)

該亞區位于平度市灰埠—新河及以南沿北膠萊河東岸一帶,地貌類型屬沖海積平原區。該亞區原有淡水資源比較貧乏,由于過量開采地下水導致咸水入侵,并伴有地下水水質污染。該亞區的重點治理對策是合理開采地下水、進行地下水人工回灌等。

 


環保設備 備案號: 滇ICP備2021006107號-303 版權所有:蓁成科技(云南)有限公司     網站地圖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不作為商用,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

怀孕巨大肚子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