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所在的位置:首頁 > 環保分類 > 過濾水  

四川能源開發有限責任公司?

來源:環保設備     添加時間:2022-12-29 22:51:58

一、四川能源開發有限責任公司?

很好的單位!其經營范圍發電業務、輸電業務、供(配)電業務;水力發電,一般項目:新興能源技術研發;熱力生產和供應;陸地管道運輸;氣體、液體分離及純凈設備銷售;供冷服務;水資源管理;碳減排、碳轉化、碳捕捉、碳封存技術研發;節能管理服務;技術服務、技術開發、技術咨詢、技術交流、技術轉讓、技術推廣;工程管理服務;單位后勤管理服務

二、中鐵成都科學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怎么樣?

中鐵成都科學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是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非自然人投資或控股的法人獨資),注冊地址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區萬安街道萬安路西段191號。

中鐵成都科學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510100MA6CHGNH0B,企業法人張華,目前企業處于開業狀態。

中鐵成都科學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建設工程技術、計算機與信息技術的研究、技術開發、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技術轉讓;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的開發應用和成果轉化;國內外建設工程、園林綠化工程的承包、勘察、設計、施工、監理、檢測、監測、試驗、測試、技術咨詢及服務;工程機械設備、工程材料的銷售、技術服務及成果轉化;工程機械設備、工程材料、生態與環境保護工程的研究、技術開發與應用;文物及文物保護加固工程的技術研究、勘察、設計、施工;建筑信息化模型、物聯網、大數據等信息化技術的研究、技術服務、成果轉化;節能減排工程的技術研究、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成果轉化;商務信息咨詢;廣告設計、制作、發布、代理;會議及會展服務;貨物進出口及技術進出口業務;機動車輛、機械設備租賃;房屋租賃。(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準后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中鐵成都科學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三、四川十二五有哪些任務?

四川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基本思路://wenku.baidu.com/view/dcc7eaea551810a6f52486cf.html,

都在這個文件上呢,你仔細看看。這里裝不下更多的內容

(三)主要目標。

到2015年,經濟總量突破3萬億元大關,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取得明顯成效,工業化、城鎮化水平顯著提升,基礎設施瓶頸制約基本消除,基本公共服務水平邁上新臺階,人民生活質量大幅度提高,生態環境明顯改善,西部經濟發展高地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經濟實力顯著增強。預計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2%左右,2015年人均生產總值達到3.6萬元左右,進入中等收入地區,與全國的差距進一步縮小。財政收入穩步增長,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不斷提高。投資持續增長,消費逐步提高,預計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年累計達到8萬億元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累計達到5萬億元以上,形成投資消費協調拉動經濟增長的格局。

——經濟結構優化調整。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成效明顯,特色優勢產業進一步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取得突破,現代農業、現代服務業加速發展。三次產業結構由15∶48∶37調整為10∶50∶40;三次產業的就業結構由44∶25∶31調整為36∶27∶37。自主創新能力增強,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48%以上。城鎮化率年均提高1.5個百分點,達到48%左右,城鎮發展質量明顯提高。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主體功能區建設穩步推進,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加快發展。

——社會事業加快發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水平明顯提高,積極普及高中階段教育,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85%,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30%以上。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全面推進,初步建立覆蓋城鄉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人均期望壽命75歲。建成覆蓋全省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高廣播電視覆蓋率,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城鄉基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參保覆蓋面進一步擴大,保障水平進一步提高。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6‰以內,戶籍人口控制在9200萬以內,人口的文化素質和健康水平顯著提高。

——人民生活大幅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加快增長,與經濟發展速度的差距逐步縮小,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46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8200元,城鄉居民收入比由3.1∶1縮小到3.0∶1,基本消除絕對貧困現象。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6%以內,動態消除城鎮零就業家庭。促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人居環境顯著改善,居民家庭財產普遍增加,生活品質不斷提升。

——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加快生態四川建設,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積1.5萬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達到36%以上,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大中城市空氣質量達到II級標準,主要江河水質鞏固提高,重要集中飲用水源地水質全面達標。資源綜合利用率和廢棄物處理率穩步提高,單位GDP綜合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明顯下降,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提高到80%以上,萬元工業增加值取水量降到180立方米以下,城鄉環境綜合整治深入推進,可持續發展能力進一步提高。

三、戰略任務和重大舉措

(一)加快西部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全面改善發展條件。

加強以西部綜合交通樞紐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發展條件,夯實發展基礎,是建設西部經濟發展高地的重要前提?!笆濉逼陂g,要堅持統籌規劃、適度超前的方針,與產業布局、城鎮發展相協調,擴大規模、完善網絡、優化結構,構建功能完善、安全高效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加快進出川運輸大通道建設,完善綜合交通網絡。加快至甘肅、陜西、云南、貴州、重慶、青海等周邊省市的快速鐵路、高速公路大通道建設,盡快融入國家鐵路區際快速客運網,基本建成高速公路框架體系,形成6—8小時通達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北部灣等經濟區的便捷運輸通道。加快建設成都市與市州城際快速客運系統,進一步提升國省干線等級,提高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公路網絡通達深度。全面完善成都主樞紐功能。加快推進“四江六港”水運通道和港口建設,加快建設干線、支線機場。充分發揮各種運輸方式的組合優勢和整體效能,實現客貨運輸的便捷換乘、高效銜接。以提高鐵路運輸比重和發展水運、城市公共交通為重點,大力發展低能耗、低排放和低成本的綠色交通。

——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和服務功能。加快城市道路建設和改造,積極發展城市軌道交通,完善城市公共交通網絡,加強城市交通與對外交通的有效銜接,提升交通運輸服務保障能力。加快城市智能電網建設,積極發展管道燃氣,提高城市能源保障能力和安全運行水平。進一步健全城市通信網絡體系,推動“三網融合”。加強供水設施建設,滿足城市生活生產用水需要。加大城鎮污水處理、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力度,提高污水、垃圾集中處理率。加快公共綠地建設,構建布局合理的城市綠化系統。加強教育、衛生、文化、就業和社會保障等公共服務設施體系建設,完善城鎮公共服務功能。深入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創造優美舒適的人居環境。

——加強以水利為重點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大力實施水、土、路、電四大基礎工程,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全面加強水資源管理,優化水資源配置,著力構建供水保障體系,全面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努力滿足城鄉居民生活和經濟建設對水資源的需求。以大中型骨干水利工程和渠系配套為重點,全面加快水利設施建設,努力改變川中等老旱區和農業主產區的灌溉條件,“再造一個都江堰灌區”。合理開發空中云水資源。加強標準農田建設,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完善農村路網體系,基本實現油路到鄉、公路到村,加快機耕道建設。繼續完善農村電網,基本消除無電鄉村。

——強化能源基礎設施建設,著力完善信息網絡體系,提升發展保障能力。重點加快水電和天然氣生產能力建設,積極發展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煤層氣、規?;託獍l電等新能源,加快推進核電建設,優化能源結構。以智能電網、分布式能源、新能源汽車供能設施等為重點,促進能源利用方式變革,提升能源普遍化服務水平。加快煤電油氣輸送通道建設,優化能源區域布局,努力構筑穩定、經濟、清潔、安全的能源體系。建設西部通信樞紐,以下一代互聯網、物聯網應用、應急通信體系和數據災備中心為重點,提高信息匯聚處理能力和信息安全支撐能力,基本建成高速、安全、可靠接入的無線城市網絡系統。加快電子政務和電子商務建設,提高全社會信息化水平。提高農村和邊遠地區的信息網絡覆蓋率,力爭行政村基本通寬帶,自然村和交通沿線通信信號基本覆蓋。

(二)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調整優化產業結構。

以提高四川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水平,增強產業競爭能力為中心,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提升產業結構和發展層次?!笆濉逼陂g,要把推進結構調整和產業優化升級擺到更加突出的地位,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創新為支撐,圍繞“三中心、四基地”建設,深入實施“7+3”產業發展規劃,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積極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和現代農業,大力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初步建成現代產業體系,提升四川經濟綜合實力。

——以建設“四基地”為重點,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要充分發揮我省資源、產業等比較優勢,深入實施資源轉化戰略,加快建設一批在全國乃至全球擁有突出地位的重大產業基地。以水能、釩鈦、天然氣為重點,基本建成國家重要的優勢資源開發基地;以發電設備、重型裝備、交通運輸設備、工程機械、汽車制造、節能環保設備、數控機床和石油鉆采成套設備等為重點,建成世界知名的現代制造業基地;以集成電路、軟件及信息服務、數字視聽、新一代平板顯示、軍工電子、智能化儀器儀表及數字醫療等為重點,建成全國重要的科技創新產業化基地;以川豬、川酒、川煙、川茶、川菜、川果、川藥、絲麻、林竹等特色農產品精深加工為重點,建成西部重要的農產品深加工基地。以“十大旅游區”、重點旅游城鎮和旅游通道建設為重點,完善旅游配套設施,提升旅游產業層次,實現旅游資源大省向旅游經濟強省跨越。

按照集中集約集群發展的要求,加快產業園區發展,努力培育壯大一批省級和國家級開發區。繼續實施大企業、大集團發展戰略,積極推動企業兼并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優勢產業集群。強化政策扶持和體制機制創新,支持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健康發展。以節能減排和新產品開發為重點,加強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推進冶金、化工、建材、輕紡等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大力淘汰落后產能。

——以發展“六大產業”為重點,積極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要發揮優勢,搶抓機遇,著眼于搶占未來國際競爭的戰略制高點,力爭在我省最具優勢的領域率先取得突破。重點發展以核電、太陽能及風能等為代表的新能源裝備產業和以“三網融合”、下一代互聯網核心設備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推進產業規模水平跨越式發展。加快發展以高性能材料為代表的新材料產業,以高速鐵路、航空航天為代表的高端裝備制造業,積極培育節能環保和生物技術產業,建設一批國家級新興產業、高技術產業化基地。充分發揮我省軍工優勢,形成軍工與民品相互促進共融發展的新格局。要科學制定規劃,明確發展重點,強化政策支持,加大資金投入,逐步使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推動我省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以建設“三中心”為重點,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

——構建科學合理的城鎮體系。

(四)加快培育區域經濟增長極,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是縮小區域發展差距、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途徑?!笆濉逼陂g,要按照主體功能定位,發揮地區比較優勢,加快重點經濟區發展,扶持欠發達地區增強自我發展能力,努力構建特色突出、優勢互補、分工協作、良性互動的區域協調發展格局。

——加快重點經濟區發展。

——扶持革命老區和貧困地區加快發展。

——優化主體功能區布局。

(五)加強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加快社會建設,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是促進社會和諧的重大舉措?!笆濉逼陂g,要把全面改善民生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任務,積極擴大就業,努力增加居民收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創新社會管理,提高基本公共服務水平,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積極擴大就業。

(六)堅持優先發展教育,加快建設文化強省。

(七)強化科技支撐和人才開發,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加強人才資源開發,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支撐?!笆濉逼陂g,要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核心,全面實施科教興川和人才強省戰略,加快構建區域創新體系,加大人才開發力度,支撐引領經濟社會加快發展。

——加快區域創新體系建設。以關鍵領域和核心技術創新為突破口,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努力建設創新型區域。加強以企業為主體、政府支持、市場導向、產學研結合的區域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大力推進企業技術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設,建成一批國家級和省級關鍵共性技術創新平臺。支持成都國家創新型城市試點和綿陽科技城建設。圍繞優勢特色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發展,突破一批核心關鍵技術,掌握一批自主知識產權,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積極推進產學研合作,吸引和集聚國內外先進技術和人才。健全科技創新投融資體系,完善創新服務支撐體系,營造有利于自主創新的政策環境。

——加強人才資源開發。堅持重點學科建設與重點產業發展相結合、培育與引進相結合、數量與質量相結合,實施天府科技英才計劃、海外高層次人才百人計劃等,大力集聚高層次人才,著力培養、引進和使用“塔尖”人才,加快建設西部人才高地。加強人才培訓,繼續實施專業技術人員知識更新工程,積極培養農村實用人才和專業人才,實施邊遠貧困地區、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人才支持計劃。完善人才培養培訓體系,促進人才開發的規模擴張和能力提升,建立促進人才開發的長效機制。建立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干部綜合考核評價體系,注重在實踐中鍛煉培養人才。優化事業環境、政策環境和市場環境,健全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體制機制。

(八)加強長江上游生態屏障建設,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是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笆濉逼陂g,要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以加強生態建設、推進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為重點,加快形成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和適應氣候變化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和消費模式,努力建設長江上游生態屏障,促進經濟社會與資源環境協調發展。

——全面推進生態建設。實施川西北防沙治沙、青藏高原東南緣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等重點生態工程。加強森 林、濕地、草地等重點生態系統保護與建設。深入推進天然林保護和退牧還草,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加大重點區域水土流失、石漠化和沙化的綜合治理力度,加快地震災區生態修復,恢復林草植被。在生態環境脆弱地區和禁止開發區穩步推進生態移民。加強自然保護區和森林公園等建設管理,大力推進城鄉綠化和森林城市、園林城市建設。

——著力加強環境保護。重點抓好自然生態系統保護和農村生態環境保護,控制不合理的資源開發和人為破壞活動,努力使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得到基本遏制,確保重點生態功能區的生態功能基本穩定,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調動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參與環境保護,積極防范環境風險。加強水資源保護和岷江、沱江、嘉陵江等重點流域水環境污染防治,嚴格保護城鄉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改善流域水環境質量。積極推進農村面源污染治理和土壤污染防治,建設一批土壤污染綜合治理試點示范工程。推進城市大氣復合型污染防治和酸雨防治,改善大氣環境質量。加強核與輻射環境污染防治和監管,加快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建設。加強礦產資源開發地區的重金屬污染治理。

——深入開展節能減排。按照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大力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全面完成國家節能目標任務。積極發展低碳產業,有效減少廢棄物、污染物的排放。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形成再生資源回收、加工、利用的產業鏈,加快以低碳排放為重點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圍繞資源高效循環利用,加大先進節能技術和減排技術的推廣應用,推動結構性、技術性和制度性節能減排。以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和重點企業為突破口,加快節能減排技術改造和重點工程建設,突出抓好工業、交通、建筑、商貿流通等重點領域節能降耗,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全面實行嚴格的節能減排考核制度。

——強化資源節約利用。堅持開發與節約并舉,把節約放在首位,全面推進節水、節地和資源綜合利用。加強水資源科學管理,優化配置、高效利用、強化保護,通過技術措施和市場導向,大力推行節約用水。實行嚴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完善土地規劃和用途管理,切實加強耕地保護,以提高存量土地的有效利用為主,控制建設用地過快增長,提高單位土地面積產出率。加強重要資源規劃和保護,提高礦產資源科學開發和綜合利用水平。

——健全防災減災體系。以地震災區為重點,加強地質災害危險區域普查、監測預警和防治,健全地質災害防治體系。繼續推進長江、嘉陵江、渠江等主要江河防洪工程建設、中小河流治理和小型水庫除險加固,健全洪澇災害防治體系。完善預警系統和快報系統,健全地震災害防治體系。加快預防避讓和應急避難場所建設,全面提高災害防治能力,構建自然災害防治長效機制。

(九)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增強科學發展新動力。

進一步解放思想,用改革的辦法推動發展方式轉變,使改革創新成為加快經濟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笆濉逼陂g,要努力推進體制機制創新,著力構建有利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有利于社會和諧、有利于各種所有制經濟公平競爭和共同發展的體制機制,為建設西部經濟發展高地提供堅實的制度保障。

——構建促進轉變發展方式的體制機制。深化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創新資源開發利用模式,建立完善資源補償機制和生態補償機制。進一步推進國有經濟戰略性重組,優化國有經濟布局。繼續推進現代公司制改造,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推進壟斷行業和公用行業改革,放寬市場準入,鼓勵民間資本進入公用事業領域,改善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和中小企業發展的體制環境,加快民營經濟發展。完善現代市場體系,大力發展資本市場和勞動力市場,規范發展土地市場。推進科技體制改革,完善科技資源高效配置、開放共享機制和科技創新成果市場轉化機制,建立健全企業自主創新激勵機制。

——深入推進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建立有利于破除城鄉二元結構的體制機制,推進城鄉資源要素配置市場化、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行政社會管理一體化??偨Y推廣成都市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的成功經驗。積極探索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大力推動生產要素在城鄉之間自由流動,構建城鄉統一的土地、資本和人力資源市場。推進戶籍制度改革,進一步放寬中小城市和小城鎮落戶條件,探索通過農村土地權益和城鎮社保權益合理置換,使符合條件的農民工及家屬有序轉為城鎮居民,享有與城鎮居民同等的權益。推進城鄉公共服務均衡發展,建立健全平等共享的城鄉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破除城鄉分治管理的體制障礙,深化鄉鎮機構改革,建立新型基層治理機制,健全完善村民民主管理制度,構建統籌城鄉發展的行政社會管理體制。

——構建對外開放新格局。以建設對外開放通道和平臺、改善對內對外開放環境為重點,促進全面開放,提升開放層次和水平。全面擴大連接東南亞和南亞、暢通中亞和俄羅斯,以及通達國內重點經濟區域的對內對外開放的通道,加快各種類型、各種層次的保稅區、保稅港和保稅庫建設,完善電子口岸平臺,積極開展與沿??诎兜拇笸P協作,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建立健全發展內陸開放型經濟的政策體系,進一步擴大和提升西博會的國際影響力,增強投資促進、經貿合作和對外交往的平臺功能。加快融入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加快建設新川創新科技園,擴大與歐美日韓和新興市場體系國家的投資與經貿合作交流,全面參與國際經濟合作。

——大力發展開放型經濟。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努力擴大全省開放型經濟規模,提高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進一步擴大對外貿易規模,努力拓展國際市場,加快轉變外貿增長方式,推動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自主營銷渠道和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產品出口,大力發展服務外包產業等服務貿易。繼續擴大利用外資規模,創新利用外資方式,提高利用外資質量,注重借鑒和吸收國際先進理念,增強內外資企業的產業關聯和技術交流,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大力發展對外工程承包,促進省內相關產業發展和成套設備、材料出口。積極穩妥地開展對外投資與合作,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到境外投資,加快培育我省跨國公司和國際知名品牌。

——積極承接產業轉移。把擴大對內對外開放與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結合起來,主動承接國內外產業轉移。抓住全球產業結構調整的機遇,依托我省資源、市場等比較優勢和產業基礎,發揮各類開發區的載體和平臺作用,優化產業配套條件和商務環境,重點承接高端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轉移。加大“招大引強”力度,吸引更多的世界500強和國內100強企業在川投資,設立區域總部、建立研發中心、建設制造基地。

——全面深化區域合作。以推動區域資源整合和利益共享為目標,全面加強國內區域合作,不斷拓展發展空間。加快成渝經濟區建設,全面深化川渝合作,促進經濟區一體化發展,把成渝經濟區建成全國深化內陸開放的試驗區。建立健全省際開放合作協調機制,推動與周邊省區市交通、水利、通信等基礎設施共建共享和能源、礦產等優勢資源的共同開發,實現協同發展。繼續擴大與泛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以及北部灣經濟區、關中—天水經濟區等區域合作,深化與港澳臺的經貿投資合作,實現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共同發展。

(十一)加快振興災區經濟,增強長遠發展能力。

全面推動災區經濟社會發展振興,是災后恢復重建任務基本完成后必須抓好的一項重要任務?!笆濉逼陂g,要編制實施汶川地震災區發展振興規劃,以產業發展、民生改善和生態修復為重點,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和政策支持,改善發展條件,提高長遠發展能力,實現災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加快災區產業發展。根據資源環境承載力和產業發展條件,優化提升災區產業結構,發展壯大特色優勢產業,推進資源科學合理有序開發,積極發展綠色低碳經濟和循環經濟。優化調整產業布局,撤并或遷建不具備恢復重建條件的產業園區,發展“飛地經濟”。充分利用對口支援長期合作機制,推進對口合作產業園區建設,積極承接對口支援省市產業轉移,將災區產業合作園區建成產業發展的重要平臺和承接產業轉移的重要載體。

——促進災區民生改善。堅持把改善民生作為災區發展振興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改善災區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切實解決災區群眾的突出困難和問題。實施積極的就業幫扶政策,加大就業援助力度,努力擴大災區就業。加強對口勞務合作,強化災區勞動力技能培訓。把新村扶貧、勞務扶貧、連片扶貧等扶貧工程與災區貧困村恢復重建有機結合起來,在災區選擇集中連片和特殊類型區域擴大連片扶貧開發試點,實現災區貧困村向新農村、小康村的轉變。以“三基地、一窗口”為重點,建設健康向上的精神家園。

——加快災區生態修復。堅持人工修復和自然修復、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結合,加快恢復災區林草植被,加強地震災區次生災害防治,對不具備基本耕種條件的耕地實施退耕還林。保護生物多樣性,加快實施大熊貓棲息地、自然保護區、重要水源地等重點地區的修復工程,恢復生態環境功能。對環境特別脆弱地區實行生態移民,促進災區人口、資源、環境協調發展。

經濟實力顯著增強

經濟結構優化調整

社會事業加快發展

人民生活大幅提高

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環保設備 備案號: 滇ICP備2021006107號-303 版權所有:蓁成科技(云南)有限公司     網站地圖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不作為商用,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

怀孕巨大肚子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