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所在的位置:首頁 > 行業動態  

入侵泛濫的水花生比水葫蘆更強,它是什么生物,為何成了雜草之王?

來源:環保設備     添加時間:2022-05-28 13:40:58

物種入侵是世界各國最頭疼的問題,比如澳大利亞的穴兔泛濫已經持續了一百多年,美國的野豬泛濫每年也會造成數十億的經濟損失。雖然我們聽到的物種泛濫,大都是動物,但其實植物的泛濫同樣威脅巨大,比如入侵美國的“風滾草”(刺沙蓬)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就不斷在美國擴張著自己的“領地”,一到了秋季,風滾草球會隨風滾動,跑到高速公路上、包圍居民的家,同時也在不斷的與本土物種競爭,讓美國頭疼不已。(下圖是美國一居民家被風滾草包圍的畫面,此時如果有一點火星,那么家就會變成火海)

當然,地大物博的我國也沒有逃過物種入侵的“魔咒”,根據我國的初步估計,在我國約有754個入侵物種,其中動物有171種動物,265種植物以及26種菌類微生物,可見在入侵物種方面,我們從未置身事外。

在如此多的入侵植物中,最強悍的植物之一無疑就是水花生了,因為作為一種植物它僅僅是在湖北省就曾擁有著300多萬畝的分布面積,將以生命力頑強著稱的水葫蘆都擠到了生存邊緣,嚴重的影響了我國本土水生生物的多樣性。

什么是水花生?水花生并不是長在水里的花生,而是一種葉片像花生葉片的植物,它的學名為空心蓮子草,是石竹目莧科下的植物。

在莧科下,我們最常見的一種植物就是莧菜了,它的特點是葉片的中間背面有顯眼的紅色(莧菜分綠色和紅色兩種,綠色的沒有這個特征,它的全株都是略色的),在我們這(山東)稱之為“迎青菜”,以前每年的5月份前后,我就會跟母親去田野里采摘一些,包包子或者焯水之后涼拌吃,非常的美味。(下圖為綠、紅兩種莧菜)

當然水花生與莧菜的差距還是很大的,首先水花生是莧科蓮子草屬下的植物,而莧菜是莧科莧屬下的植物。其次,水花生是一種可以水陸兩棲的植物,它雖然喜歡在水中生長,但是一些潮濕的土地,它們照樣能夠活得很好。

水花生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它們的根莖部一般都匍匐在地上或者是水面上,莖部空心,比較的脆,一掰就斷。別以為這樣它們就很脆弱,實際上它的整個莖部都能生出細小的根,一旦斷了,它們很快就能長成獨立的新個體,這種繁殖方式稱之為營養繁殖,屬于無性繁殖的一種。

當然,水花生并不是我國的本土物種,而是一種原產于南美洲的植物,它們主要分布在巴西、阿根廷、烏拉圭等國家里,直到20世紀30年代才被引入了我國。

因此,水花生其實是空心蓮子草,這是一種原產南美的植物,它們營營養繁殖(從營養部位就可以繁殖出新的個體),喜水喜熱,能夠水陸兩棲生活。

水花生在我國的“變化”水花生最早是在20世紀30年代由侵華日軍引入我國的,他們引入水花生的目的是為了喂馬,畢竟當時它們準備了許多馬匹。到了50年代,水花生就因為生長速度快被引入了南方的一些地區,其中湖北的引入是比較早的,引入的原因也是為了喂養牲畜。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國養殖業的大力發展,尤其是養豬業,到了七八十年代,水花生就先后被20多個省份引入,成為了養殖業的主要天然飼料。

隨著越來越多的地方引入水花生,人們發現了一個問題:水花生竟然悄悄的在野外不斷的擴張,以至于許多野生水體內形成了水花生一家獨大的局面。

但是,莧科下的植物并不是單純的野草,它們是有一定的藥用價值的,水花生也是如此,它的全株都可以入藥,有清熱利水、涼血解毒作用。俗話說“是藥三分毒”,在這個影響下,水花生做飼料越來越少,這讓水花生更加肆無忌憚的泛濫。

因此,從天然飼料變成泛濫物種,水花生僅僅用了幾十年的時間。

水花生的危害水花生是多年生草本植物,雖然它們原產在熱帶的水域中,但是到了我國之后,它們竟然也適應了旱生,而且水花生的營養生殖方式讓它們可以一變多。最關鍵的是,人們發現即便是一些牲畜吃掉了水花生,只要排泄物中含有未消化的莖,這些莖落地后依然可以繁殖。

通過人工種植,它們來到了池塘、河流,通過河流沖刷以及動物的攜帶,它們開始開枝散葉,最終成為了“野區霸主”。

在水花生泛濫的水中,它們降低了水中的水溶氧,使得許多魚類等水生動物大量死亡,同時它們強大的繁殖能力也在擠壓著我國本土水生植物的生存空間,在泛濫的水域中,除了水花生,我們幾乎看不到其他的植物。

同時,水花生還導湖泊沼澤化和富營養化,在水花生泛濫的湖泊中,船只甚至都無法正常的航行。

除了水中,水花生在我國已經能夠適應陸地的生活,這使得它們開始侵占農田、林地,導致糧食減產,林地中生物多樣性下降等等。此時,人們才終于意識到了入侵物種的威力,而“雜草之王”的稱號也成功被水花生帶走。

水花生的克星進入21世紀后,湖北、江蘇、湖南、江西等多省受水花生泛濫的影響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于是,相關的部門也一直在尋求解決辦法。但是即使把水體里表面的水花生清理干凈,只要是水下有根系,它們很快就能“死而復生”,并且泛濫成災。

于是,到了2009年,農業部門想到了一個好辦法:引入天敵。這是個很危險的想法,因為引入的天敵對于我國來說也是入侵物種,一旦引入后起不到效果,反而造成新的物種泛濫就得不償失了。這種例子不是沒有,比如澳大利亞曾經引入過狐貍去抑制穴兔的繁殖,但是沒想到狐貍去了之后對穴兔不感興趣,反而把澳洲本土的小型有袋類動物當成了獵物,又形成了泛濫的局面。

不過,我國的這次引入并沒有出現這種情況,因為我國的專家通過仔細的研究發現了南美洲的一種專門吃水花生的昆蟲-水花生葉甲蟲。

正所謂一物降一物,水花生葉甲蟲雖然會飛,但是它們只在有水花生的區域活動,而且它們的繁殖能力很強,需要要不到30天就能繁殖一個世代(15-30只幼蟲),它們瘋狂的啃食著水花生,成功的抑制了水花生的繁殖。

據統計僅僅是在湖北,從2012年至2015年,水花生葉甲蟲就成功地防治了173.8萬畝的水花生泛濫區域。

當然,在引入期間我國的專家也遇到了葉甲蟲在我國無法過冬的問題,不過經過我國多個實驗培育基地的培養,這個問題已經得到了解決。

總結水花生是原產南美洲的一種水生植物,它們是由日本人引入我國的,之后人們看中了它的飼料價值在多個省份內推廣。隨著面積和分布的增加,水花生在我國逐漸的暴露出了“本性”,它們以極強的適應能力和繁殖能力,成功的成為了“雜草之王”。

不過,從21世紀初,我國就找到了生物防治的方法,所以近些年水花生泛濫的趨勢已經得到了控制,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它們在我國就翻不起大浪了。

野外釣魚的人都經歷過水葫蘆的煩惱,好的釣點周圍都是成群結片的水葫蘆,需要費好大勁才能弄好一個釣點,結果釣了一天等第二天再來時,弄好的位置又被水葫蘆給占滿了,當真是煩人。

水葫蘆學名鳳眼藍,因它浮于水面生長,又叫水浮蓮。又因其在根與葉之間有一像葫蘆狀的大氣泡又稱水葫蘆。

由于水葫蘆無性繁殖特別快,沒有天敵制約,成了入侵我國成功的物種之一,這么厲害的水葫蘆卻并未能當上“雜草之王”,而是輸給了繁殖能力更強的水花生。

所謂人上有人、天外有天,入侵物種中厲害的生物也是一個勝一個,為何模樣看來并不如水葫蘆的水花生會奪得“雜草之王”這個稱呼呢?待我們細細研究一下便可知究竟。

水花生的強勁不單在水中,它是水陸生存的行家,這點水葫蘆無論如何也比不上水花生。

水花生又叫喜旱蓮子草,我們老家叫它“過堂蛇”,20世紀30年代末日本侵華時,馬匹飼料不足,便引入栽培此物作為馬飼料,不久日本戰敗后,水花生由于無人管理蔓延到了野外。

水花生入侵性有多強?植物通過種子傳播是正常渠道,水花生除了這種方式傳播,它還可以通過殘枝斷梗傳播,就算是被動物吃進肚子,拉出來后又能生長蔓延開,它水陸生存的能力也得到最大發揮。

水花生喜溫耐寒,相比水葫蘆,水花生耐寒的能力要更勝一籌,在零下11度的天氣下依然可以自然越冬,當平均氣溫高于10℃的時候,最適宜水花生發芽生長,所以南方地區水花生長勢迅猛,幾十年的時間它就蔓延到了大半個中國水土中,在2003年時登上了首批入侵中國成功的物種名單。

水花生和水葫蘆一樣都可以無性繁殖,只要有一小節水花生,它就可以做無限的復制粘貼,在無人清除情況下,1年時間這1小節水花生最長可以長到17米以上,加上不斷增長的分枝差不多可以將1畝地給覆蓋。

除了繁殖能強、耐寒等特點,水花生搶奪養分的能力也是一流。曾經有農民兄弟發現,楊樹下有水花生瘋長的地方,不久后楊樹都會慢慢的枯萎,原來是水花生慢慢的侵食楊樹根吸取掉了楊樹的養分使其枯萎。

有水花生在稻田中,稻田的收成都會減少1/4,要是池塘中有它的身影,水質變差,很快池塘中的氧氣都被它霸占,導致里面的魚蝦缺氧死掉,影響養殖。

可以說,水花生所到之處其他的生物將被它給擠兌掉。

水花生能當上“雜草之王”除了上述的這些能力外,最讓人頭疼的便是它很難被消除。使用化學藥劑去消除會導致周邊作物一起遭殃,還會帶來農藥次生污染,使用人工和物理方式消除不單效率低,成本又極高

以至于2009年洪湖就面臨一次水花生應急事件,當時水花生瘋狂生長竟形成了幾百個大大小小的島嶼,嚴重影響當地的水上航行以及水生作物、河中生物的生長,造成經濟損失達5000萬以上。

經此一役,水花生也正式確立了“雜草之王”的稱號,科學家為此還專門從國外引進了它的天敵水花生葉甲,用生物防治手段來治理,經過了近十年的葉甲防治,水花生入侵腳步也已基本被控制住了。

可見水花生確實厲害,雜草之王也是實至名歸。

 


環保設備 備案號: 滇ICP備2021006107號-303 版權所有:蓁成科技(云南)有限公司     網站地圖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不作為商用,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

怀孕巨大肚子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