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所在的位置:首頁 > 應用方案  

人類歷史計時工具的發展史

來源:環保設備     添加時間:2023-01-15 19:53:34

計時工具發展的歷史

公元前20000年:史前人以在木棍和骨頭上刻標記的方式來計時。

公元前8000年:埃及人制訂了每年12個月,每月均為 30天的歷法。

公元前3000年: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把一年分為12個月,每月30天,每天分為 360個周期,每個周期為4分鐘。

公元前2000年:巴比倫人使用每年354天的歷法,每月 29天和30天相輪。與此同時,瑪雅人創立了一年2印天和365天的歷法。

公元前1500年:埃及發明第一個移動日晷,將一天分為12個周期。接著又發明一種叫漏刻的計時器。

公元前700年:巴比倫人把一天分為相等的12個部分。

公元前100年:雅典出現以一天24小時為基礎的機械漏刻。 公元200年:西方開始引入星期概念。

公元400年:中國發展了機械漏刻。

公元1100年:日晷在歐洲得到發展。

公元1350年:德國鐘表匠發明第一個機械鬧鐘。

公元1500年:意大利教堂響起了機械鐘聲。

公元1510年:德國紐倫堡出現帶發條的懷表。

公元1583年:格里歷在羅馬、西班牙、葡萄牙、法國和荷蘭部分地區生效。

公元1656年:荷蘭一位天文學家發明自擺鐘。

公元1700年:時鐘上除時針外又加上了分針。

公元1800年:計時精確度到1/100秒。

公元1840年:建立格林威治標準時間。

公元1850年:計時精確到1/1000秒。

公元1884年:華盛頓會議制訂全球時區表。

公元1928年:發明石英鐘。

公元1949年:發明第一臺原子鐘。

公元1950年:計時精確到微秒。

公元1965年:計時精確到毫微秒。

公元1970年:計時精確到微微秒。

公元1972年:建立全球協調時間時。

公元1990年:精確到毫微微秒。

公元1998年:建立超冷銫原子鐘,比微微秒又要精確10萬倍。

公元前20000年:史前人以在木棍和骨頭上刻標記的方式來計時。

公元前8000年:埃及文明制訂了12個月每月均為30天的日歷。

公元前3000年: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把一年分為12個月,每月30天,每天分為360個周期,每個周期為4分鐘。

公元前2000年:巴比倫人使用每年354天的月歷,每月29天和30天相輪。與此同時,瑪亞人創立了一年260天和365天的日歷。

公元前1500年:埃及發明第一個移動日晷,將一天分為12個周期。接著又發明一種叫漏刻的計時器。

公元前700年:巴比倫人把一天分為相等的12個部分。

公元前100年:雅典出現以一天24小時為基礎的機械漏刻。

公元200年:西方開始引入星期概念。

公元400年:中國發展了機械漏刻。

公元1100年:日晷在歐洲得到發展。

公元1350年:德國鐘表匠發明第一個機械鬧鐘。

公元1500年:意大利教堂響起了機械鐘聲。

公元1510年:德國紐倫堡出現帶發條的懷表。

公元1583年:格里歷在羅馬、西班牙、葡萄牙、法國和荷蘭部分地區生效。

公元1656年:荷蘭一位天文學家發明自擺鐘。

公元1700年:時鐘上除時針外又加上了分針。

公元1800年:計時精確度到1/100秒。

公元1840年:建立格林威治標準時間。

公元1850年:計時精確到1/1000秒。

公元1884年:華盛頓會議制訂全球時區表。

公元1928年:發明石英鐘。

公元1949年:發明第一臺原子鐘。

公元1950年:計時精確到微秒。

公元1965年:計時精確到毫微秒。

公元1970年:計時精確到微微秒。

公元1972年:建立全球協調時間時。

公元1990年:精確到毫微微秒。

公元1998年:建立超冷銫原子鐘,比微微秒又要精確10萬倍。

歷史網

白天和黑夜的自然循環、四季的變化等等是人類最早建立起來的時間觀念。人們在同大自然的斗爭中,又需要根據時間更好地進行生產勞動。人類逐漸利用日影的移動、燃料的燃燒、物質的流動等原理制成了早期的計時工具。

圭表是中國人最早創制出的利用陽光下影子移動的規律,測定二十四節氣和回歸年長度的天文儀器。所謂“表”,就是一根直立在平地上的標竿或者石柱,漢代后,改用銅制;“圭”是一根與表垂直的正南北方向平放的尺,漢以后,改用石制或銅制,它們共同組成“圭表”。用圭表測出表影隨著太陽的視運動在一日之內的長短變化。中午,表影最短,落在“圭”面上,指向正北方。從正午表影長短變化的周期,可以確定一個回歸年的長度,并能推算出“24氣”。后來幾經改進,為了使表影不落到圭外,人們又在圭的另一端立了一個相對較短的“小表”,相當于圭的延伸,叫“立圭”,冬季時長的表影可以在立圭上反映出來。

日晷(gui-3)是在圭表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計時器,能夠更準確地測定不同時刻的時間。日晷有一根固定的臂或針,還有一個刻有數字和分度的盤,將盤分成許多份,觀察日影投在盤上的位置,就能分辨出不同的時間。日晷的計時精度能準確到刻(15分鐘),

我國古代的刻漏是在竹木制的刻箭上,按其一晝夜在水面上浮沉的長度,分刻成100個間距,每個間距即為一刻,故有“百刻”之稱。自西漢起,用12個時辰表示一晝夜的變化,每一時辰合今天的2小時。十二個時辰以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為名。從夜間十一時起到一時為子時,一時至三時為丑時,其余類推。

古埃及人表示一晝夜的變化是把白天定為10小時,夜晚定為12小時。由于四季的變化,白天和黑夜的長短不一樣,后來把一晝夜變化均勻地分為24小時,每小時為60分,每分為60秒。這種計時方法一直沿用到今天,成為全世界公用的時間計量單位。

沙漏

當水溫和水質直接影響了水鐘的使用和準確性時,人們不得不另辟蹊徑,十三世紀詹希元制五輪沙漏,是一種更高級的以沙為動力的機械時鐘,足以證明,此類較簡單的漏,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早就能夠制造。

公元1762年郭守敬的赤道式渾儀,雖然比1090年蘇頌的儀器更為精密,但沒有什么本質上的區別。但他在數學、機械、天文儀器以及他在1276年制造的“大明殿燈漏”(脫離天文儀器的機械時鐘),不愧為世界上著名的元代科學家

你上浩學歷史網看看,上面有很多好內容

 


環保設備 備案號: 滇ICP備2021006107號-303 版權所有:蓁成科技(云南)有限公司     網站地圖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不作為商用,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

怀孕巨大肚子的视频